四川教育在线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92.6%受访者感到现在职业人才培养“纸上谈兵”依然严重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杜园春 顾鑫凤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11-25

ssF四川教育在线

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兴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兴办职业教育。但当下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与需求仍存在较大差异。ssF四川教育在线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18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6%的受访者感到现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纸上谈兵”的现象严重。64.6%的受访者直指企业合作办学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不深入,54.3%的受访者感到学生将获文凭放在首位而非学习技能。ssF四川教育在线

江路铭(化名)毕业于湖北一所职业院校的空乘专业,为了提升学历又读了大专。他感到国内很多职业院校培养学生都不贴合市场需求。拿专业来说,不少职业院校开办专业偏重服务类行业,比开办的技术类专业要多得多。“服务类专业其实是比较容易上手的,我认为职业技校的精力和重心应该是开办技术类的专业,比如零部件的生产、工具的研发与使用,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育大国工匠精神”。ssF四川教育在线

江路铭谈到,技术类专业符合市场需求,学生毕业后很好找工作,“像汽修、数控专业出来的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工作。相反,服务类专业的找工作情况就差一些,薪资也低,但是这些专业的学费还要贵一些”。ssF四川教育在线

92.6%的受访者感到现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纸上谈兵”的现象严重。ssF四川教育在线

在职业学校教电机学的教师胡长清(化名)对记者说,虽然自己每次都认真备课,但是学生们却不好好听课,学习积极性不高,让他很头疼。“整体的学习氛围就不好,有的学生想听课,反而会成为跟大家不一样的那个,到最后学习效果都不太好”。ssF四川教育在线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教师陈超表示,职业院校开设专业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只是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或社会的期望,有一定差异。比如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团队精神等还有待提升。“拿我所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来说,企业是特别缺人的,常常招不到合适的学生,专业学生就业不成问题。但是现在好多90后、00后孩子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觉得脏累差,社会认可度低,付出和薪酬不对等,经常没几年就跳槽了。这也会影响企业对职业院校的看法,感到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企业需求”。ssF四川教育在线

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需求差异大的原因上,64.6%的受访者直指企业合作办学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不深入,54.3%的受访者感到学生将获文凭放在首位而非学习技能。其他原因还有:高水平师资匮乏(39.8%),专业设置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38.4%),学校办学条件有限,学生实训经验不足(29.1%)。ssF四川教育在线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卫东表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从产生开始,就是要服务于产业工人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指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我们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就要具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高质量的产业工人”。ssF四川教育在线

“什么是技能型社会?就是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产业工人的培养、使用、发展、成长、工作的社会,也即建立起产业工人友好型社会。现在存在一种把‘技能’泛化的现象,什么都需要技能,博士需要技能,科学家也需要技能,但是这样的‘技能’就没有任何针对性了。我们要明确,在职业教育的语境下,工厂一线的技能是什么技能。所以,我认为要明确职业教育培养对象、培养类型,重新梳理职业教育的目标,有更精细化的区分和定义。”高卫东指出,要提升中国的大环境质量,包括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的生活质量、社会地位,让人们心甘情愿成为工人。此外,要明确使命,清楚职业教育是在为制造业强国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服务于产业工人的培养。ssF四川教育在线

受访者中,83.8%是家长。00后占7.8%,90后占29.0%,80后占50.3%,70后占11.1%,60后占1.5%。ssF四川教育在线

 ssF四川教育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ssF四川教育在线

责任编辑:管理员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