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师范生对特殊教育课堂的实践认知,提升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操能力,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2024级特殊教育专业的90余名学生在黄婷老师的带领下,于近日在乐山师范学院继续开展见习实践活动。
上午,见习生们按组别进入培智1年级至9年级课堂,全程参与第1-4节课的教学观摩。课堂中,教师们结合培智学生认知特点,以生活化教具、分层任务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既展现了“因材施教”的专业素养,也让见习生直观了解了不同学段培智课堂的教学节奏与方法。

下午,陈曦老师与梅晓庆老师为见习生们带来了两节示范课。陈曦老师带来的是聋生语文课《槐乡的孩子》,这堂课以导学案为载体,提前设置“为什么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乡?”“槐米可以用来做什么?”等问题层层递进,通过图文对照展示槐乡的槐花盛景、孩子劳作场景等,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槐乡孩子的质朴与勤劳;设置“我的劳动小事”分享环节,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深化对“劳动与成长”的理解。

梅晓庆老师带来的是盲生音乐课《幸福拍手歌》,这堂课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拍肩等肢体动作同步呼应节奏;同时借助非洲鼓、铃鼓等乐器,引导盲生通过触觉感知节奏、用听觉捕捉旋律。更打破课堂壁垒,邀请听课的见习生们加入互动演奏,师生与见习生们共同随乐律动,笑声与乐器声交织,让课堂从“教学空间”转变为“融合互动场”,既达成了音乐感知目标,也让众人在参与中收获了愉悦感。课堂氛围活跃,展现了“融合互动”在特殊教育课堂中的价值。
此次见习活动,既帮助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精准把握了聋生、盲生课堂的差异化教学逻辑,也通过示范课学习了“导学案驱动”“多感官联动”“融合式互动”等实用策略,为后续开展教育实践筑牢了认知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