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乐山市龙泓路小学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教师精心准备的每一堂数学课,努力体现生动有趣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力争让学校的教研活动常态化。
9日,郭燕老师在一年级1班上了一堂好玩的数学课--《找规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先通过藏在盒子里的星星让学生理解何为“有规律”的现象,再通过教学情境图,为学生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平台,使学生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并理解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以及图形与数字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闯关游戏,找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用学具摆出自己心中规律,听音乐找规律,跟随着音乐做规律的动作等环节,让学生不仅从行动上参与,寻找事物变化的规律。更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由难到易,层层深入,郭老师巧妙的引导着学生一步一步发现规律。整堂课都在好玩的游戏中度过,学生积极发言,在游戏环节中不断的体验着成功的快乐。郭老师的“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让整堂课充满了欢乐。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本节课给学生充分的探索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广泛交流自己的发现,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变化规律。同时,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讲述自己创造的规律。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
在整堂课结束时,郭老师问了学生三个问题:
1.这堂课好玩吗?
2.你学会了什么?
3.你还想学关于规律的什么知识?
这是课堂小结,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最后郭老师在盒子里变出一串三角形和圆形,让学生感知规律可能是重复的,还可能是发展的。
课后,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姜琴组织全体成员开展了有效务实的教学研讨,听课教师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学校领导也做了总结性发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这种常态化的互学互研的活动中,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一直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