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边彝族自治县光明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本土绘本剧《三国遗珠-石丈空》精彩上演。光明幼儿园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通过构建民族团结主题课程,将民族团结教育有机渗透到幼儿日常活动之中,让幼儿像呼吸一样自然地接受民族团结教育,使民族团结的思想根植于心。
构建特色民族课程 让民族教育入童心
光明幼儿园依托马边县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本着以课程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出发,将民族文化、神话传说、彝族服饰、歌舞节日、民间游戏等元素,融入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彝族风情》主题课程;通过课程渗透教育,让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入幼儿心灵深处,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尊重民族差异 促进民族团结
《彝族风情》主题课程通过集体教学、游戏活动、亲子活动等形式有效促进幼儿社会、语言、健康、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整体性发展,让幼儿在快乐中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结合主题内容把“爱家庭”“爱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等抽象的概念变成一幅幅直观生动的照片和画面张贴在墙面,把民族风俗、饮食、服饰等融入主题墙中,潜移默化影响幼儿园的每个家长、幼儿和教师,帮助他们了解彝汉不同的文化生活,感知民族大家庭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愉悦性,营造了师生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相互帮扶的浓厚氛围,真正体现“民族团结一家”良好局面。
民族团结手牵手 和谐发展心连心
“从前,天上有6个太阳、7个月亮,把大地都烤焦了……”光明幼儿园帮扶园-大竹堡新山幼儿园6岁的曲模瑞欣身着“沙拿”(彝族少女裙装),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马边本土绘本故事《支格阿鲁》,《支格阿鲁》在全国“学前学普”幼儿故事大赛中获一等奖。光明幼儿园依托“马边学前学普行动”项目,在结对帮扶中对所在帮扶的35个村幼点通过下乡帮扶、结对教研、送教送培活动将课程资源与帮扶园共享,把学习普通话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合在一起,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帮扶园师生的心中。
光明幼儿园将不断丰富课程内容,通过润物无声的渗透教育浸润童心,让民族团结的思想根植于每个幼儿的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