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自己穿脱裤子啦!”徐嘉烨兴奋的对老师说;“我能用夹子夹起水果点心”;“我可以自己倒餐盘里的垃圾还能帮老师擦桌子、扫地,我好能干呀!”;“我能把玩具放回原位”……小朋友们都纷纷跑来和老师们分享他们的喜悦。
《指南》提出:“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最基本能力之一”。马边实验幼儿园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县城,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在儿童培养方面,家长重智力、轻劳动的倾向严重,长辈普遍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导致一些孩子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
2020年3月,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出台,马边实验幼儿园结合“自理、自律、自由、自主”的儿童培养目标,以自理为切入口,把劳动教育贯穿到学习、游戏和生活中,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学习生活自理,从而激发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享受劳动成果。同时也通过自理教育让家长感知和发现儿童成长,从而敢于放手,乐于放手。
学习篇
“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使幼儿终生受益。
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遵守活动规则、积极参与活动、正确使用学习用品、能马上整理、学习时主动思考,遇问题时能协商解决。我们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内容,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协商、解决问题,并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杨子江大喊:“老师,我的水彩笔画不了了”,原来是上一次画完忘记盖盖子,笔芯干了导致无法出水。由此,班级教师和孩子们展开了一次大讨论,从画完画应该盖上笔盖延伸到使用学习用具时应该注意什么?用完之后怎样收纳?怎样收纳才会更方便快捷,孩子们还做好了记录,制定了班级约定,轮流担任小小监督员,经过较长时间的坚持后,大家都养成了主动整理和收纳的好习惯,并且学会了相关的知识和小方法。
生活篇
3-6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期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在一日生活中,我们鼓励幼儿按需接水、自主取餐、独立用餐、离园前整理自己的物品。在这过程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并给予不同的指导,比如小班孩子年龄小,就由教师帮忙分午餐,幼儿自己端取并收放餐盘;中班孩子自主取餐,自己决定饭菜的分量和种类,幼儿的自理能力、责任感、节约意识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小班老师还自编了一些简单的儿歌,使幼儿在哼唱的同时,掌握简单的操作步骤;对中班孩子,我们多采用榜样、展示分享等形式,让孩子在观察、比较中更好的掌握生活技能。
游戏篇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呈现最真实的社会状态,也在游戏中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我们精心创设美工、生活、建构、益智等区域,在活动前与幼儿商讨制定游戏规则、共同制作规则牌,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爱惜玩具、收拾整理、物归原处、友好合作等良好品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幼儿能自己增减衣物、取放器械、排队等待、整理自己的物品等。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实践、自我探索,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自理能力的发展。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多做力所能及的事,逐步提高自理能力。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适应孩子独特的天性。马边实验幼儿园的全体老师们将不断努力,研究、探索、实践,为幼儿成为“立足现在,适应未来”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