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28日,四川省刘晓军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小学举行。参加活动的有四川省教科院原院长刘涛;四川省教科院牵头人、副院长董洪丹;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培训研究所所长汪桂琼;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义教所所长何立新;四川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海容;四川省特级教师、省教育学会小语专委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何小波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15个地市州工作站负责人和学员。乐山市白兰花工作站的负责人童伟勤和工作站成员张勤、张丽平、邹馨瑶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仪式上,刘涛、董洪丹、汪桂琼对刘晓军名师工作室的成立表达了热烈的祝贺,并为其举行了揭牌仪式。
1.专家讲座——引领成长
本次培训,全体成员共聆听了四场专家报告:刘涛——《自导式教学的学理探寻与研究愿景》;李海容——《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与思考分享》;刘晓军——《整组推进·升阶思维·提质增效》;何立新——《“双减”“双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变革》。报告多角度、多层面地对老师们的专业进行了引领,促使大家快速成长。
2.沙龙交流——聚焦话题
活动组织了两场沙龙交流,邀请杨丽、邓思娟等老师围绕“理解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建设教研组”“设置课程体系”等话题各抒己见,沙龙交流带给与会老师多元的认知和诸多的思考。
3.交流问题——形成任务群
每个参会成员就自己最需解决的问题作出预设解决方法,再邀请其他工作站的伙伴一起讨论交流,最后集体预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策略。大家通过交流对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有了初步的构想和思考。
4.共同研讨——形成量表和用语
全体参会成员针对“自导式”教学中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共同探讨形成了《小学语文自导式教学基本规则》和《小学语文自导式教学评价量规》。并且针对预学指导阶段、预学检测阶段、精准释难中的教师评价用语全体成员反复修改,最终形成教师用语60句。
5.交流设计——形成预案
本次活动分别就“单篇自导式设计”和“单元整组自导式设计”进行了交流:每场交流都遴选低中高三个学段的设计,进行集体展评、质疑和评改。每个工作站自主修改设计,完善相关元素,形成试教方案,促进课例实证。乐山市白兰花工作站负责人童伟勤交流了《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专家和老师们提供了单篇精读教学和单元整合教学的深入思考。
6.畅谈规划——三年为期
15个工作站分别介绍了工作站的建设和研发规划,为期三天的培训,这个活动开展了两次,目的是让工作站根据培训所得,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建设规划,让工作更具实效。
7.布置工作——明确要求
刘晓军老师再谈工作室的意义,明确工作室担当,建立良性竞争。在后续跟进要求里,刘老师要求大家要每日苦练基本功,吃透自导式课改理念,要有“对比”实验意识,“安全底线”意识,妥善处理好“自主研读+集体分享”的关系,要坚持问题导引。最后,刘老师布置了6大任务清单,让成员们有计划地开展好自导式教学研究。
这次培训活动让全体成员知道了自导式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案四单+三阶九环;师生融合+一课一得+要素(知能)提升;主题问题串按照封闭、半封闭、开放三类进行预设。
培训期间,学员们有迷茫、有顿悟、有思考。所有的认知和思考,乐山市白兰花工作站的全体成员都将通过课堂实证教学来求证,并开展好课堂实证的比对教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努力实现区域内的教师成长,学校成长,让自导式教学润泽万千学子和家庭。
峨眉山市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