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聚焦课改热点、难点,促进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并践行新课标精神,立足课堂,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践,11月11日,峨眉山市在峨眉山市第一小学校举行了以《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任务设计实践》为主题的六年级语文研训活动。峨眉山市实验小学校副校长童伟勤在“自导式”教育理念指导下,运用“三段四单九环”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节精彩的“自导式雅智课堂”。
童伟勤先对本单元文本进行整体解读,让学生明确大单元学习任务——走进艺术之旅。然后确定“教什么”之后,以学习主题为核心设置学习任务群,创设情境,以学习活动贯穿始终,把课堂分为“纵情吟诵识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绝弦祭知音——千古传唱怀知音”四个板块,以人与琴为明线,知音为暗线,双线合一贯穿始终。
课前聊天环节,童伟勤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单元任务,思考“怎样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学生在交流谈论习得方法后迁移运用,欣赏一曲《高山流水》引导学生对难以看见的音乐艺术展开想象,完成“文字”与“声音”之间的转换。借助“画面”这一桥梁让学生想象听到音乐后想到的画面,初感音乐之美。
进入新课后,童伟勤首先运用“预学指导单”精心创设学习场景,让学生勾连旧知,自主展开对文本的初步感知。接着运用“预学检测单”,分小组汇报课前预学情况,从而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进行初步锁定、梳理学生困惑质疑。再以“课堂研学单”中建立的四个学习任务群,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深研细挖。针对伯牙破琴绝弦是否“值得”?从而引发为何“终身不复鼓”?为何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两人能成为“知音”等一系列的疑惑,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寻找依据,在释疑解疑的过程中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引导学生边读文字,边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的、丰富的画面,从画面入手,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推测声音的特点和变化,把音乐变成文字,用视觉写听觉,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琴为心曲”这一内容,特意设计了“高山”“流水”与“杨柳”“清风”等意象对比的环节,让学生感知伯牙以琴寄情明志的内涵,也为学生明白伯牙、子期不仅为音乐上的知音,还是精神上的知音做好了铺垫。
爱语文,品语文,践行课标精神培根铸魂。童伟勤践行的自导式教学,在语用、思维、审美中传承美德,激发了学生生命自觉成长。
峨眉山市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