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课改新理念的落实,加强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乐山市翡翠实验学校的数学组于10月、11月开展了课说课标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此次活动以课例展示及教学阐释和课标说课两个部分进行研讨。教师们纷纷亮出自己的风格,彰显自己独特的课堂智慧和教学风采。
课例展示 精彩纷呈
杨燃燃老师执教《倍的认识》
课堂亮点:从实物花朵到色条图,最后抽象到线段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多种图示表征“倍”,在类比中逐步抽象和深化倍相关的知识结构。通过圈一圈突出“1份量”,让学生感受到几份的产生由含有几个“1份量”决定,从而关注到倍的本质,实现概念建构,为本单元后续的问题解决打下基础。
张霞老师执教《角的度量》
课堂亮点:通过设立生活中的滑滑梯情境引入,抽象到用三角板上的角来探究比较∠1、∠2和∠3的大小,让学生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后,就放手让学生尝试测量角,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角的一条边与哪条0度刻度线对齐,就从那个0度开始读数。最后将所学运用到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李莲老师执教《简单的行程问题》
课堂亮点:通过三组情景的呈现与讨论,让学生在解决谁走的更快的具体问题中提出:当路程和时间不同时,要求出1分钟走的路程,才能比较出谁走的快。再借助线段图分析,得出1分钟走的路程也就是每分钟走的路程,进而引出速度。根据乘除法的意义求出每分钟行驶的路程,最后引导学生沟通行程中的数量关系与之前所学份总关系的联系。
覃莉老师执教《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课堂亮点: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判断出三个不同的角与直角的关系,建立钝角最大,锐角最小的表象。通过分析一副三角尺上已有的角帮助孩子们化解拼角时需要换直角的难点。在拼角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拼角,分享过程中构建有序的数学思想,通过实物表征、分类逐渐抽象出拼角的方法。
林平平老师执教《搭配》
课堂亮点:以一个故事为主线,拆礼物、猜年龄、解密码等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在解密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操作、观察发现3个不同数字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初步渗透排列的思想,课堂上人人参与,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随着故事延续,让学生明白数字排列有序,生活中图案、颜色、摄像也是有排列顺序的,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张锡波老师执教《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堂亮点:以一个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课堂聚焦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为什么降价和涨价都是20%,商品的价格却发生了变化?如果涨、降的幅度是一样的,那么先涨再降和先降再涨一样吗?为什么假设的数据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张老师的课堂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课标及课例分析 深入且透彻
张静老师对《倍的认识》进行课例分析
主要对比不同版本教材,找到知识本质。将“倍”植根在一个更大的数学背景当中去研究,让“倍”这个概念的生长点落在两个量相比较的基础上,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分数、比、百分数埋下伏笔。提供多元的表征方式和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倍”,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分类、语言表达、抽象和建模等能力。
程俞亭老师对《角的度量》进行课例分析
本节课需要培养学生的量感,知道度量的意义和统一度量衡的必要性,会用量角器量角。本节课老师很好的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试错中深入的认识量角器,形成测量角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素养。
黄燕老师对《简单的行程问题》进行课例分析
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进行阐释:第一,本节课究竟培养学生怎样的核心素养?第二,概念课(速度×时间=路程)的知识本质是什么?(每份数×份数=总数)第三,结构化和一致性在教学设计中是如何体现的?同时结合新课标对抽象能力、建模思想的描述,分享教学设计是如何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一步步经历速度产生的过程。
王佳佳老师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进行课例分析
从杂乱走向有序是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思考无序产生的原因?尝试给不同的角命名,借助数学符号实现有效表达,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整节课围绕“拼角”的活动展开,学生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交流讨论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中优化。理解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有序操作找到完整的答案,不遗漏也不重复,进一步感悟有序思想,促进学生有序思维的优化和发展。
杨燃燃老师对《搭配排列》进行课例分析
数学广角主要在于落实数学课程“四基”总目标中的后两基:即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主要渗透抽象、推理、模型思想。排列组合的本质即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本节课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开展“探索—交流—归纳的过程”,数学化的经历与体验,实际上也在培养儿童的数学眼光,即数学抽象与数学应用意识。
李晓杰老师对《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进行课例分析
通过对各个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发现该例题只在人教版中出现。因此,相对于知识层面的教授,本节课聚焦对数感、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对关键问题的追问,对假设法的合理性和“1”与字母的联系让学生有了更深层的感悟。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留给老师们的却是更多思考和启发。本次课说课标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为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次重要机会,同时也为其他教师创设了观摩学习和研讨交流的机会。学校相信通过此次教学实践,青年教师们能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前行。
翡翠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