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5日是尼泊尔8.1级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为铭记历史灾难、强化防灾意识,井研县集益小学开展了“铭记·守护”主题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知识科普、实战演练、家庭联动等形式,全面提升师生应急避险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知识普及: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覆盖
上午大课间活动时,值周行政罗红霞给全校师生系统回顾了尼泊尔地震的灾害影响与救援经验,并结合地震成因、预警机制等科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通过真实案例解析地震中的自救互救技巧,强调“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黄金避险法则。此前,全校师生共同观看了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制作的防灾科普视频,直观学习地震逃生、灾后互助等关键技能。
实战演练:1分钟高效疏散显成效
随着警报声响起,全校师生迅速进入应急状态。高年级学生由于身处二楼,在老师指导下躲入课桌下,用书包护头;低年级学生身处一楼,则按预定路线弯腰、护头,有序撤离至操场安全区。整个疏散过程仅用时1分钟,展现了日常训练的扎实成果。校长钟治明总结时表示:“演练不仅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更让师生在实战中强化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
创新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
学校特别设计“家校共筑安全网”环节,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逃生计划,绘制应急路线图。三年级班主任雷德勇介绍:“通过亲子协作,安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家庭,实现防灾意识的代际传递。”此外,各班还通过手抄报创作、安全口诀编写、情景模拟等活动,让防灾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长效机制:安全教育常态化
集益小学始终将防灾教育纳入常态化管理。近年来,学校定期开展地震、消防等应急演练,并联合多部门排查校园安全隐患,涵盖建筑安全、消防设施、食品安全等领域。安全副校长宋文莉强调:“生命无彩排,唯有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才能为师生创造真正的安全环境。”
结语
十年回望,警钟长鸣。集益小学以尼泊尔地震十周年为契机,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将防灾减灾意识深植师生心中。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安全教育,为构建韧性校园、守护生命安全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