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省级典型案例!围观AI时代下定制化的课堂

来源:海棠实验中学  作者:杨芳 张炯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04-22

日前,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公布了第一、第二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案例评审结果。乐山入选案例6个,其中,典型案例2个,优秀案例3个,入围案例1个。乐山市市中区海棠实验中学案例《AI时代下定制化生物课堂》入选省级典型案例。qXm四川教育在线

qXm四川教育在线

qXm四川教育在线

典型案例qXm四川教育在线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短短几句话点出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性。qXm四川教育在线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植物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重要过程。qXm四川教育在线

围绕该节内容教学,海棠中学生物老师经过实践与思考,并展开讨论,形成教学共识:“让学生理解记忆光合作用的概念,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构建实验模型,在掌握相关知识点后能将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qXm四川教育在线

qXm四川教育在线

如何能在课堂中既完成学习目标,又构建实验模型,并且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呢?学校智慧学习环境提供的信息技术支持,解决了诸多难题,让生物课堂变得更精准、高效。qXm四川教育在线

课前,借助智慧课堂的习题发送软件,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明白学生难点知识,精准设计课堂,缩减学生已充分掌握的知识点讲解时间,本来要用一个半课时才能讲完的光合作用及实验,一个课时就讲完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qXm四川教育在线

qXm四川教育在线

qXm四川教育在线

课堂,每讲一个知识点,并不了解是否所有学生都掌握了,用习题检测也不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利用平板发送习题,学生解答,教师通过大数据看到每一个学生答题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qXm四川教育在线

课后,根据课上得出的数据分层发送习题,满足每一类学生的习题要求,实现真正的分层作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作业,习题中的重难点更突出。同时,利用课堂互动的随机抽查、计时器、抢答等功能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得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高涨,增强了趣味性,让整个课堂气氛更热烈。qXm四川教育在线

qXm四川教育在线

qXm四川教育在线

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学生更喜欢生物学科,课后主动制作各种生物模型,积极参加生物志趣课,管理植物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比如利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知识在植物园中种植草莓等。生物老师在无数次的磨课,思考和调整中,和学生共同进步。qXm四川教育在线

AI时代下定制化的生物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充分落实了对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发展了学生合作的探究能力。qXm四川教育在线

qXm四川教育在线

2021年,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公布了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省级"样板校"名单,乐山市共有5所学校成功入选省级"样板校",海棠实验中学是乐山市入选的唯一一所民办中学。qXm四川教育在线

qXm四川教育在线

在教育信息化 2.0推动下,学校建设数字化常态教室、录播教室、云机房、科创中心、心健中心等功能教室,配备电子班牌、考勤系统、走班排课系统、网络阅卷系统等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为师生提供智课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及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打造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智能高效的教学;为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提供智学网平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专业能力。qXm四川教育在线

校方表示,智慧课堂教学,让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搭建了智慧平台,助力学生乐学善学,轻松学,个性化健康成长。qXm四川教育在线

海棠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管理员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