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州卫生职业高中解剖学教师邓旭,在任教3年之际,以“消化管的奥秘——咽与食管的精准解析”为主题,开展了一堂生动精彩的校级组内公开课。
公开课伊始,拥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邓旭老师,凭借对学生认知特点的精准把握,通过动态PPT演示与解剖学图谱相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消化管结构转化为直观的知识,瞬间抓住了在场师生的注意力。她强调:“咽与食管是消化管连接口腔与胃的重要枢纽,其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紧密相关,掌握这些知识是学好解剖学及后续临床课程的基础。”
在讲解“咽的分部”时,邓旭老师结合解剖标本与3D模型,清晰地将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她逐一剖析各部分的位置、毗邻结构及功能差异,尤其重点讲解了鼻咽部的咽鼓管开口与中耳的关系,以及口咽、喉咽在吞咽过程中的协同作用。为帮助大家理解,他还现场进行了吞咽动作的解剖学原理演示,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同时引入了鱼刺咔喉的案例,指导学生要正确处理。

随后,课程聚焦于“食管的狭窄和分部”这一核心内容。邓旭老师采用“先分部、后讲狭窄”的逻辑顺序,将食管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段,详细阐述了各段的走行位置及与周围器官的解剖关系。在讲解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时,她不仅明确了每个狭窄的具体位置和形成原因,还结合临床案例,强调了这些狭窄部位在食管异物、食管癌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实现了理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课堂互动环节,邓旭老师充分展现了年轻教师的活力与教学巧思,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针对“食管第三个狭窄为何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这一问题,学生们积极发言,结合所学知识展开热烈讨论,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教研组长对这位任教3年的青年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课程设计逻辑清晰、重难点突出,将抽象的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潜力。
此次校级组内公开课不仅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堂高质量的解剖学课程,更为组内教师搭建了教学经验交流与研讨的平台。邓旭老师表示,3年的教学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解剖学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与实践,未来将继续吸收组内前辈的宝贵经验,探索更生动、高效的教学方法,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嘉州卫生职业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