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泽草生,种芒种四野的花,竞相开放漫漫梅雨后,梅子黄熟盛夏将至,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农耕习俗里,最忙的季节悄悄来临。在这样特别的节气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下面,我们将通过与芒种有关的事与物,寻找乐山市实验幼儿园里“芒”色彩,感受“芒”生活。
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气,孩子们了解并不多,印象里大多只有清明、冬至这两个。说到芒种,一脸茫然,于是老师带孩子通过看视频、绘本、图片等一些列的方法了解了芒种的由来、芒种三侯、芒种的习俗等。这让孩子更加直观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随着芒种的到来,预示着春季百花争艳情景的结束,因此古时候的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表达对花神的感激,盼望来年的再会。 花神祭祀因此也有着告别和盼望再相聚的含义。六月也是幼儿园一个告别的季节,孩子们即将毕业,将来各奔东西,读着不同的小学。但是在孩子们心里永远盼望着再相聚。因此小朋友们通过赠送自己画的花,表达对好朋友的不舍和告别。
通过品鉴古诗词《时雨》,孩子们在诗人陆游的时雨中,感受着千年前田野插秧的盛景。
丰富的芒种活动,让孩子们深深的感受到耕种的不容易。有的说农民伯伯在大太阳下种地好辛苦,有的说水稻长大不容易,许多的孩子觉得以后一定要珍惜粮食、不浪费。
芒种活动的意义所在,是让孩子们在感受文化的同时有所得,不仅仅是老师口头讲授。 梅雨微风中,麦地人头动,芒种我们种下希望,也预示着丰收的喜悦和满足。愿所有人芒芒所种,皆有所得。
乐山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