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追随孩子的兴趣,乐山市机关幼儿园开始了一场关于豆豆的探索之旅。
老师:这是什么?
幼儿:我知道,这是黄豆,我喝过黄豆磨的豆浆。
老师:你们知道豆子长大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幼儿:变成一棵树。
故事发展
通过调查,孩子们了解豆豆成长需要的条件:阳光、雨水、肥料。那,是所有的豆子都可以发芽吗?
幼儿:坏豆子是不能发芽的。
幼儿:豆子上有小黑点的,不完整的是坏豆子。
幼儿:妈妈说,很轻很轻的豆子里面,也是坏掉了的,这种豆子也不可以发芽。
通过讨论,孩子们得出只有好的豆子才能发芽的结论。
豆子泡一泡,好坏见分晓。孩子们将漂浮在水面上发黑的、皱皱的豆子全部挑出来,剩下的优良种子放入水中浸泡一整晚,等到豆子宝宝吸足了水分,就可以生豆芽了。泡豆开始后,小朋友们充满了兴趣,迫不及待的开始观察豆子的变化。
莟莟:豆子飘起来了。
奕道:为什么有的豆豆沉下去了呢?
佑米:豆豆喝了水,太重了。
绮绮:老师说飘起来的豆豆是坏的。
第一次实验
两天后,孩子们围在泡好的豆子周围观察着。大家发现原本硬硬的豆豆已经变成软软的、白白胖胖的啦!而且所有的豆子都已经脱去了外壳,冒出了小芽。
第二天,孩子们同往常一样观察着豆芽。这时,桐桐突然大喊起来:“老师,有的豆芽宝宝烂掉了。”
其他孩子也陆续发现了豆子变臭、发霉的问题。大家在一起议论开来。
宝玥:豆子坏了!
汐汐:有的豆子变色了!
奕道:应该是周末放了两天假,没有给它们换水,才变坏的。
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通过讨论,幼儿得知发豆芽时,水的多少,是否勤换水,温度的把控都很重要。
第二次实验
通过第一次的探索,幼儿得知发豆芽的步骤:
(1)要先选出好豆子,进行浸泡;
(2)把水倒掉;
(3)发豆芽时,水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
(4)等豆芽长高至6-8cm即可收割。
由于第一次实验失败,孩子们决定再次尝试,这次为了更好的保证蓄水,孩子们增加了棉花、毛巾、喷水壶等材料。开始进行第二次探索。给它们加入适量的水,盖上被子,因为加湿、保温、避光的条件更有利于豆芽宝宝的生长。孩子们每天都会观察豆子的变化,同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孩子们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豆芽宝宝从最初的一粒豆子,变成现在的豆芽,它在不停地长高。第二次实验成功。
教师分析:《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豆芽成长记”活动,融合了科学与健康领域的内容,幼儿在自己动手种植豆芽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记录、分析、总结,了解了豆芽的生长过程,提升了科学探究的兴趣与能力。
生命是可敬的,世界是奇妙的!植物生长过程漫长、不断产生惊喜,独特而美好。种植植物是幼儿增长自然知识、认识生命变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学习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理解生命循环的特点和价值。能够培养幼儿对生活的乐趣,亲近自然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意识,对幼儿做事的坚持性和责任感也是一种初步养成。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体会到了照顾豆芽的不易,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探索欲。
乐山市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