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称“冬节”,“亚岁”,时间在每年12月21日或23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节气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强盛,土中的蚯蚓蜷缩着身体。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鹿的角朝前长属阳。继而认为,冬至时阴极阳生,麋感到阳气,头角会自动脱落。虽然地表严寒,但阳气初生,山中的泉水已经暗暗开始流动了。冬至这天,我国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在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吃汤圆的习俗。
冬至的这天,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干点什么呢?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影子是最长的,到底有多长呢?快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试一试吧。小朋友们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一下影子的变化哟。看看冬至这一天的影子和其它时候的影子是不是不一样的呀。
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所谓“数九”,即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冬寒就变成春暖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一下《数九歌》吧。《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你学会了吗?
美味的饺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小朋友们也可以来分享一下你们包饺子的过程,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吃的饺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吧。
原材料准备:和面:和饺子皮要选择中筋面粉,低筋的容易成面糊,高筋的太弹牙了,况且不好擀皮。冷水面团口感好,面和水比例基本为2:1,如果想要面软一点儿,就稍微多加一点儿水。加鸡蛋的饺子皮更筋道,和好的面要醒足醒透,最好中间揉几次,揉完了再醒。这样和出来的面劲道,吃起来爽口有筋性,不易破碎。馅料手剁的肉馅口感更好,莲藕,马蹄,冬笋等切成小丁加入馅料中,能使口感层次更丰富。至于葱姜盐都是必需的,如果是大肉馅儿的,略微来点花椒面也很提味儿。包法:包入馅料,将饺子皮折叠,将相对的两边捏合,就成功了。小朋友们在家也可以动动小手,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包美味的饺子,体验一下自己动手包饺子的乐趣,看看谁包的又多又漂亮吧。
冬季小妙招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空气干燥,尤其老人小孩或者身体弱的人容易引发咳嗽等症状,今日分享几种食疗小食谱。快来接收这一份小妙招吧。No1.葱白生姜水,No2.苹果洋葱水,No3.雪梨银耳羹,No4.柠檬热橙汤,No5.盐蒸橘子水。
滋补冬至补对一天,身体健康一年,冬至前后,人体阳气生发,脾胃运化转旺,容易吸收营养。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达到调养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乐山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