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峨边县县街小学的全体语文老师在阶梯教室相聚一堂,参加省教科院网络培训。老师们聆听了来自绵阳市的巩建华、罗君和姚爱萍等老师,关于作业设计和检测命题的专题讲座。约两个小时的培训,既有理论分析,又联系实际课例,为老师们答疑解惑。老师们认真做笔记,学有所获,深感培训内容很实用,正是当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要紧扣要素、学练结合
双减政策落地后,作业的设计变革首当其冲。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业设计目标不明,训练随意,形式呆板,机械重复,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学生觉得很枯燥,还有部分作业设计聚焦不准,难、偏、怪题居多,明显拔高了训练要求,提高了难度,没有考虑中差生,让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造成整体的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通过适切的练习,巩固拓展的目的。
在双减背景下,语文老师应该要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出发,基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探索出提升学生学习效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有效路径。“紧扣要素,学练结合”就能真正达成“双减落地,质量赋值”的目标。因此,作业设计要做到立足学段,精准落实年段要求;立足教材,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立足学情,在评改中提升作业效能;立足实际,在反思中提升作业质量。只有指向明确、目标精准的作业,才能真正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发挥作业诊断教学和育人的功能。
二、检测命题要依标据本、科学命制
老师们要明确义务教育考试发挥的作用是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而不再有甄别、选拔的功能,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测试。这是国家意志,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基于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观也正在成为大家的共识,减负提质,减负增效,成了人们的必然追求。
命题居于考试评价的核心,是课程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命题时,教师要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尽量提供真实实践情境,科学把握“四度”指标。命题时可借用教材原题,可以对教材题材进行整合,还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创新。总之,教师命题应做到“依标据本,有的放矢,科学命制,精准导向”。
校方表示,通过此次培训,老师们明白了作业和命题紧密相关,都具有诊断、导向、激励、检测的功能。一个优秀的老师,既要会教,也要会设计作业,还要会检测命题,才能避免“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峨边县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