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峨眉山市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组在书院剧场开展了以“激发习作兴趣,培养习作能了”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老师马娟、丁琳分别呈现了一节精彩的情智课堂教学课例。
马娟执教《花钟》时,根据文章特点与学生兴趣,把“学习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她把学习重点放到第1自然段,设计了四大环节。一、自读、初步感悟。二、比较句子,品味语言。三、有感情读,积累语言。四、仿写延伸,发展语言。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
丁琳执教的是习作单元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一开课,一段精彩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阅读中,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想象,提炼想象的方法,再启发学生运用方法大胆创新地想象。在教学设计上,丁琳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和年级组的研修主题,注重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在课堂上,丁琳在引导中以情牵情,在点化中以智激智,沉迷于课堂的学生眼亮如星,笑颜如花。情智的火花在群体的思维碰撞中“擦”出来了,实现了学生情智的生成和发展。
课后,三年级组全体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就两节课的设计,构课,组织和情智课堂教学的生成,掌控,拓展,延伸等做了深入探讨和研究。课程发展中心主任何玉树还对低段习作教学的方法,步骤,层次等做了专门指导。
峨眉山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