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进一步推动幼儿园课程化建设,分享嗜趣性游戏经验与教师弹性支持策略,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近日,乐山市实验幼儿园久顺分园开展了游戏案例分享交流活动。
周芷仪老师《纸杯请到位》,刚开始孩子们利用纸杯搭高楼游戏,材料简单,但变化很大,老师在持续观察中给予孩子们大量的探索空间,延伸家园共育,让孩子们在家里也可以玩耍。当大部分孩子喜欢叠高游戏,教师及时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使得纸杯游戏激情持续不减,在每一次游戏中通过材料的不断投入使游戏难度逐步增加,孩子们深入游戏将纸杯搭建出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
张莉老师《积木区那些事儿》,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建构材料和与建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应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在本学期规划班级区域时,中三班教师给予孩子们积木区很大的探索空间,从单一积木到搭建消防车,从消防车到情境性的消防队搭建,孩子们将角色游戏融入其中,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袁鑫老师《坦克突突突》,当孩子们游戏时,学着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摆弄这些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来开展自己的游戏,大四班的孩子们最近喜欢玩百变坦克的游戏,他们会选择五大区域中各种材料来造自己喜欢的坦克,并且分队开着坦克进行打仗游戏,教师在观察游戏中提供充足时间与材料支持,让孩子们探索出更多的坦克游戏。
王路老师《趣玩水上滑梯》,当滑梯游戏不在能满足游戏中的乐趣时,孩子们想到在沙区挖了一个游泳池,让海洋球游泳的游戏,于是开始挖坑、找材料,延伸自己游戏计划。在使用不同材料来游戏时,发现材料自身特点与水流的关系,从水池到沙池,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采用现场回顾,及时提炼游戏经验,记录幼儿游戏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到幼儿在游戏中专注、合作、持续、愉快、兴奋是对嗜趣性游戏最好的体现。
专业引领,共促提升,老师们分享交流结束后,副园长汤晴对老师们的游戏案例从行文逻辑架构、游戏行为解读、教师弹性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点评与总结。为老师们今后的游戏观察提供了更好的引导。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通过此次教研老师们聚焦班级游戏,探究幼儿游戏中的思与行发现自身在游戏中观察与解读、支持与引导中存在的问题,找寻到专业发展和提升的方向,久顺的老师们将不断充实和丰盈自己,努力成为有思想和行动的教育人。
乐山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