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价值,在于隐藏在环境背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哲学思考。为进一步凸显“环境育人”的理念,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近日,乐山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开展了环境创设的深度教研。
方寸之间,皆是教育。在儿童眼中幼儿园环境不应只是一种观赏性的存在,其教育内涵的显现,就存在于“儿童视角”之中。
在创设环境的实践与教研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环境创设的出发点在哪里?环境应该给儿童带来什么样的学习?环境中的儿童视角是什么?……
前期,各班级教师结合班级主题审议、幼儿兴趣、年龄特征等,对环境进行重组与思考,最大限度地从“儿童视角”支持儿童的主动学习。
教研中,各班老师在园长的引领下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年龄特征以及班级主题进行了班级环创思路的分享,呈现了各班级最具“儿童视角”的特色和亮点。
01.从“无我之境”走向“有我之境”,彰显儿童感。
环境创设的主体应是幼儿,从幼儿年龄特征和需要出发,尊重儿童意愿,倾听儿童诉求,在环境中彰显“儿童感”,在环境中充满儿童游戏的故事、儿童发展的轨迹、儿童成长的印记。
各班结合班级主题,与儿童对话,根据儿童游戏兴趣,灵活构建多元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和表达。
在儿童的世界中,游戏时的他们是自由且快乐的,这表现在他们与环境的互动中。当儿童在游戏中与环境互通互融、共同参与环境创设,这就是环境生命性、动态性的最好体现,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支持幼儿的游戏向深度学习发展。
02.从“有界之境”到“无界之境”,创设自由开放的游戏环境。
打破空间的限制,灵活设置“区中区”,根据儿童游戏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引发幼儿多元化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支持幼儿自由探索。
环境创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追随孩子的兴趣变化,及时调整区域布置、材料投放,让环境为儿童的游戏服务。
03.从“爱玩之境”走向“慧玩之境”,支持儿童深度学习。
创设有呼吸感的探究环境,创生有儿童立场的游戏课程,助力儿童在游戏中形成和提高哲学思维、体验创造、主动探索精神,支持幼儿深度游戏。在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在自然探索中打开五感,在互动中支持深度学习。
教研后,老师们走进班级,沉浸式的观察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关注环境背后的故事,更直观地感受班级环境带给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环境不仅是儿童生活的空间,更是儿童学习的场所,教师需要站在儿童的视角通过环境与儿童的对话,追随儿童的游戏,倾听儿童内心的想法,让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浸润孩子们的童心。
乐山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