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孩子们小学六年集体成长的第一课,也是家校携手的第一程。春分,昼夜均分,寒暑平衡。绿满枝,燕筑梁,陌上花开,百鸟争鸣,草长莺飞二月天,谁将一春分两半,是风吗?一半裹着桃李的甜香,一半含着草木的清新;是雨吗?一半滋润春耕的泥土,一半留给人间的树木;是花吗?一半吐露人间赏芳芬,一半落入泥土碾作尘。近日,乐山市翡翠实验学校开展一年级春分研学暨家校共育活动。
破冰游戏:从陌生到共生
草帽连连看——自然的社交启蒙。通过匹配农作物,孩子学会细致观察,在协作中建立同伴信任; 草帽下的农作物暗示着山月溪的生态多样性,唤醒对脚下土地的归属感。
母鸡下蛋——亲子默契的第一次共振。身体的互动打破亲子羞涩,用笑声搭建家庭与学校的共情桥梁,“孕育一诞生”的趣味隐喻,让孩子感知生命传递的温暖与不易。给孩子提供了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性的全维度成长契机,是合作、规则与包容意识的奠基。
自然课程:在山月溪埋下知识的种子
森林防火课——责任与敬畏的第一课。从模拟灭火中理解“守护”的意义,种下社会责任感的幼苗;火既是危险也是文明之源,引导孩子思考自然力量的“双面性”。
自然中的食物链——微观世界的科学启蒙。放大镜下的叶脉如同“自然密码”,培养实证精神与分类思维; 观察不同的植物和不同形状的枝叶,在排列组合中激发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力。沙漏制作——时间与永恒的童年对话。沙漏的流速呼应“春分昼夜平分”,将抽象时间具象化;一粒沙与一座沙漏的关系,隐喻个体与集体共生的哲理。
数学自然寻宝——跨学科思维的萌芽。让数字从课本跳入溪石、 花瓣,理解数学是解读自然的语言; 通过“收集——统计——运算”,培养系统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纸上的“春和景明”。以画笔为媒,以自然为师,带领孩子们走进春天的画卷,用色彩记录万物生长的诗意瞬间。这是一场融合艺术创作与自然观察的沉浸式研学体验,让孩子们在草木芬芳中唤醒感官,在画纸上定格春日的美好与生机。
家长农耕体验——土地里的家校共育哲学翻土播种
亲手埋下种子,见证“等待——破土——生长”让孩子懂得成长需要耐心,农耕的辛劳与不确定性,传递“付出未必即刻收获”的现实课题。
山月溪的六年之约:从春分出发,向未来生长。自然即课堂:未来六年,山月溪的四季将成为活的教科书,春分测日影、夏至听蝉鸣、秋分收果实、冬至观星象,让自然规律内化为孩子的认知基因。 成长即共耕:今日家长种下的一粒豆,六年后或将长成孩子毕业时的一架藤;农耕体验将逐年升级,见证土地与心灵的同步丰饶。
从首次破冰到六年陪伴,山月溪的每一寸溪水、每一场活动,都将记录家校共育的信任与温度。今日,我们在春分的阳光下开启第一课; 未来,山月溪的晨雾将浸润六载光阴。愿孩子们像溪边的蒲公英,根扎泥土,心向长空,在与自然共舞的岁月里,长成天地间自由而坚韧的生命。
乐山市翡翠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