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要求,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3月25日,峨边彝族自治县县街小学六年级2班的25名同学,有幸参加了文化馆在其非遗传习基地举办的“春天里的彝绣工作坊——传承非遗技艺,绽放童心之美”体验活动。
别出心裁开场,开启非遗探索
活动开场仪式别具一格,在小凉山彝族刺绣传承人阿赫秀枝的带领下,孩子们在绣绷布上穿针引线完成签到,每一针都承载着他们对此次非遗体验的期待,由此正式开启了彝绣之旅。随后的暖场互动环节,主持人巧妙地引导学生围绕针线展开想象,轻松引出彝绣主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参与热情。
知识讲解赋能,感受文化魅力
知识讲解环节,主持人借助精心制作的PPT和丰富的实物展示,为学生们细致讲述了彝绣的起源、发展脉络、鲜明艺术特点及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们对彝绣这一古老非遗技艺有了初步认知。紧接着,彝绣传承人现身分享个人与彝绣相伴的难忘经历,质朴而饱含激情的讲述深深打动了学生,进一步点燃了他们学习彝绣的热情。
实践操作体验,传承非遗针法
实践操作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彝绣传承人手把手传授平针、回针等基本针法,学生们认真聆听、积极实践,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在制作书签时,学生们充分发挥创意,将彝族特色元素与个人喜好相融合,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的书签。
成果展示分享,共话创作感悟
活动尾声,学生们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详细分享创作思路与内心感受。从他们的笑容和讲述中,能真切感受到非遗文化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此次活动,是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走进社会的一次尝试,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彝绣文化,掌握了基本针法,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增强了文化自信。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表示,未来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峨边彝族自治县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