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峨眉一小:三方协同  共研衔接

来源:峨眉一小  作者: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5-04-20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探寻识字教学在幼小衔接中的有效策略,4月18日,峨眉山市幼小衔接第三联盟小组开展了“‘识’之有趣,‘字’有妙法”的联合教研活动。联盟内每所园校均选派了代表参加,本次活动还邀请到峨眉山市教师培训中心幼教教研员熊理老师,以及马边建设镇光辉中心校、马边梅林镇中心小学校的领导与老师。活动由一年级教师李欣主持。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2李秋梦致辞.jpg
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活动伊始,峨眉一小副校长李秋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对各校教师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希望各校教师能以此次交流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探索幼小衔接识字教学新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3.1高建秋.jpg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课堂展示——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高建秋老师执教《动物儿歌》。高老师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进行识记。高老师还根据汉字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引入字理识字、猜谜识字、变形识字等方法,让学生积累多样的识字方法。再通过“打苍蝇”的识字游戏,巩固本课生字。在多种形式的儿歌朗读中复现生字。学生学得兴趣盎然。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4.1钟程昕.jpg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钟程昕老师执教《荷叶圆圆》。钟老师采用随文识字的形式,让识字一直在语言情境中进行。形声字识字、动作识字、图画识字、生活识字等形式不断丰富文本的语言情境。老师设计的“池塘荷花绽放”游戏把零散的随文识字进行归整和巩固,学生在如诗如画的荷塘情境中快乐学习。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7全体研讨.jpg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交流研讨——各抒己见 共享共生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观摩两节课后,老师们聚集到会议室进行交流研讨。两位授课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随后,教师们针对幼小衔接的识字教学各抒己见,有经验分享,有教学建议,有疑惑思考……在研讨中,幼儿园老师对幼儿园孩子的前识字有了新思考,小学老师对小学生的识字起点有了新认知。有效沟通方能实现科学衔接。了解孩子的认知特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探寻有趣的识字方法,是幼小衔接共同努力的方向。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峨眉一小课程中心副主任张丽平在交流中谈到识字教学要处理好四个“合”的关系:识字与读文的“融合”、识字与认知的“契合”、识字与写字的“整合”、识字与语用的“联合”。识字的目的是为阅读服务,处理好四个“合”是对语文教学的整体考虑。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11.3马边.jpg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结对交流——两地互学 共谋发展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本次活动,峨眉一小还邀请了马边的结对学校马边建设镇光辉中心校,以及友好学校马边梅林镇中心小学校,两校共计17人来访。老师们参观校园、观摩课堂、研讨交流,除了共研教学,两校的领导还就学校管理进行了交流。在教学交流中,马边学校的老师介绍了民族地区的识字教学、衔接教育等,为与会老师打开了一扇向外的窗。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6合影.jpg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总结引领——指明方向 引领前行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研讨完毕,峨眉山市幼教教研员熊理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指出:幼小衔接联盟要通过学科衔接,让所有老师卷入衔接活动。活动力求目标定位精准,教学评一体化。要以学定教,层层推进,追求有效方法。熊老师还鼓励幼儿园老师梳理幼儿前识字的核心经验,总结教学方法,发现存在问题,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孩子语言领域的要求,遵循孩子认知特点,避免超前教育,但要夯实基础。俯下身接好棒,关注幼儿识字的延续性和发展性。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此次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三方协同,共研衔接;双向奔赴,共育花开。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将在有趣的识字学习中收获知识、体验快乐。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5XI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峨眉一小
责任编辑:李进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