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书声里满是学子对知识的热切渴求,端正的书写姿势透着严谨治学的风气,课间走廊中,轻声慢行、自觉靠右的身影随处可见——这不是教育理想国的美好想象,而是井研县集益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后,校园里每天上演的真实图景。
“以前总觉得学校规矩多,现在才发现,好习惯让学习和生活都变轻松了!”六年级学生李馨露的真切感受,道出了不少同学的心声。在“双减”政策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集益小学并未止步于简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而是以“五项管理”为重要抓手,悄然掀起一场教育变革,将习惯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日常的每一个细节里。
作业设计革命:从“量减”到“质升”的突破
2023年,集益小学教学会议室内,一场围绕作业设计的专题培训正有序开展。教研组长翁连元主持会议,副校长宋文莉则围绕作业设计的依据、要求、类型与流程,进行了细致讲解。这场培训,正式拉开了学校作业改革的序幕。
“各数学教师要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依据课标科学预设作业目标,做好基础性作业设计;同时,要用发展性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宋文莉副校长在培训中着重强调。
校长在总结发言时,也向教师们提出明确建议:“作业设计离不开团队精神,更需要团队智慧。希望大家加强协作、集思广益,用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展现我们的教学研究力、教学执行力与教学创生力。”
此后,集益小学的作业改革聚焦精细化设计,专门制定《分层作业设计指南》,针对基础、提高、拓展三类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弹性化作业。在作业批改环节,教师严格遵循“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原则,确保作业真正发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
课堂提质增效:教师集体“充电”激活课堂新活力
2025年9月,集益小学组织大批骨干教师,奔赴市、县两级新教材培训现场,培训学科覆盖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道法等多个领域。
“我们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思考与创造。”参加语文培训的但建新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新教材中,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进一步深度融合,文本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也更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
数学教师则将培训重点放在思维训练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上,跳出传统机械练习的局限,积极探索探究式、项目化教学模式。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更加重视通过课程教学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健康人格。
参训教师如同一条条涓涓细流,从培训的“智慧海洋”中汲取养分,再汇入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流”。他们带回的不仅是新颖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策略,更有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认知——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不是机械重复,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
习惯养成教育:筑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
集益小学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抓手,通过多维度、常态化的常规训练,帮助学生在礼仪、安全、卫生、学习及劳动技能等方面,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学校量身定制了分阶段的习惯培养计划。
在课堂常规规范化方面,学校从最基础的读书、写字姿势入手,明确要求“头正肩平,双脚并拢”,并通过每日晨读、课堂练习等日常环节,引导学生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
在专注力培养系统化方面,教师以身作则,借助课堂口令管理、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专注力。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还会用“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仔细听”等趣味口令,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劳动教育常态化方面,学校设立“劳动小卫士”岗位,让学生每日参与教室清洁、桌椅整理等劳动任务,让维护校园环境成为每个孩子的自觉责任。
家校协同共育:构建习惯养成的“生态圈”
集益小学十分重视家校联动,通过家长会、习惯养成手册等形式,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居家行为习惯。比如,学校建议学生在家独立完成作业后整理书桌、餐后主动清理餐具,将校园里的好习惯延伸到家庭生活中。
“孩子现在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还会提醒我们做好垃圾分类,变化特别明显!”一位家长欣喜地反馈。
学校还搭建了“家校成长共同体”微信群,班主任每周会在群内推送“教育微课堂”,分享实用的育儿经验。家长若有意见或建议,可通过“校长信箱”反馈,学校会定期梳理并及时回复。
这种紧密的家校协同机制,让“五项管理”的要求从校园延伸到家庭,为学生营造了全面发展的良好生态。
管理精细化:为“双减”落地见效保驾护航
为确保“双减”政策扎实落地,集益小学不断完善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等全流程管理标准,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确保教学常规资料规范率达到100%。
学校推行“三备两研一展示”集体备课模式——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二次精备;课前研讨、课后反思;课堂展示,每周定期开展1次学科组备课活动。
同时,学校建立“周抽查、月诊断、期总结”的质量监测机制,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单元测试等多种方式,动态跟踪教学效果。每月,学校还会发布《教学质量分析报告》,针对薄弱学科制定针对性提升方案。
在课后服务方面,学校打造“知识梳理+特色课程”双线服务模式。特色课程涵盖书法、合唱等20余个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走班选课,充分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如今,集益小学学生的行为习惯已发生显著转变:课间走廊里轻声慢行、上下楼梯时自觉靠右、早餐后将包装袋精准投入垃圾桶……这些细节,已成为校园里的文明新风尚。
“教育无小事,习惯成自然。我们始终坚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理念,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让规范渗透到每个孩子的言行中,为他们未来铺就一条自律、自信的人生之路。”集益小学分管德育工作的黄中兴副书记表示。
未来,集益小学将继续深化习惯养成教育,积极探索创新评价机制,如推行“习惯积分银行”、开展“校园文明之星”评选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让好习惯成为陪伴学生终身成长的“隐形翅膀”。
井研县集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