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宜宾打工了,奶奶在家做彝绣,爷爷今年又多喂了两头猪……”5月7日上午,拉叶月细流利地将爷爷口中的彝语翻译成了普通话,对面的帮扶干部听得连连点头。6岁的小月细就读于马边永红乡团包子幼儿园,半年前还只会说“妈姆瓦”(意为“老师好”),第一次普通话水平测试仅拿到了“听不懂、不会说”的评价。一学期的“学前学会普通话”活动之后,月细已经从一个腼腆的彝族娃娃,成长为帮扶干部和爷爷之间的“小翻译”了。
2019年,“学前学普”行动试点的春风,吹到地处西南边陲小凉山麓的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属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22万,其中彝族人口11万,占总人口50%。长期以来,彝区儿童受母语影响,在学习生活中有很大的语言障碍。“学前学普”行动旨在让学龄前儿童在上学前学会普通话,打破语言障碍、提升学习能力,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更多的彝家雏鹰能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协同合力,强力保障学普基础
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在凉山州启动“学前学普”项目试点工作,并要求同属彝族聚居区的马边县也纳入“学普”行动试点范围。
2019年7月,乐山市全面开展“学前学普”行动,并且将该项工作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范围。9月,马边全面启动“学前学普”行动。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领导小组;出台《“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施方案》,详细安排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实施细则;争取省财政、东西部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设施设备采购、师资培训及“学普”示范项目建设等;统筹县学普办、各片区中心校校长、片区园长、帮扶专家、华言督导五方力量,确保学普工作顺利实施。
随即,《马边彝族自治县“一村一幼”“学前学会普通话”质量评估标准》出炉。标准从办园条件、园务管理、保教质量、师资队伍、办园效益等5个方面,对村幼“学前学会普通话”质量做出了规范要求。随后,县教育局将“学普”行动作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重要内容,对工作推进不力、效果不佳的幼儿园进行追责问责。
任务目标和过程督导的双重发力,让马边“学前学普”行动开足马力、奋勇向前。
立足本土,走特色学普之路
低矮的瓦房,残破的墙面,坑洼的水泥地面,摇摇晃晃的桌椅,仅有一间教室,没有活动场地,孩子们上课、睡觉、活动都只能在一间教室……这是2019年春天的荣丁镇新桥村幼儿园。
崭新的教学楼,整洁的瓷砖墙面,教室里配备了智能化教学设备,户外添置了大型玩具,活动室设置了图书角、植物角、家园驿站、学普小舞台等活动区域……这是2020年春天的荣丁镇新桥村幼儿园。新桥幼儿园的变化正是马边134所村幼蝶变的一个缩影。
2019年9月,组织县域普通话调查组深入全县134所村幼,全面摸排学龄前少数民族儿童、学前辅导员普通话水平,并建立两本台账,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儿童全部纳入行动实施范围;10月起,正式实施“学前学普”助力提升计划,共计投入资金642万元,为幼教点配备“学前学普”一体机、教玩具、网络建设,安装“学普”APP,打造“学前学普”示范项目,改善乡村幼儿园普通话教学条件;11月,马边邀请绍兴市鲁迅幼儿园教育集团等教育专家、骨干、援马教师及马边本地4所直属幼儿园优秀教师组建“学前学普”专家团,共计14人,对口帮扶134个幼教点。以光明幼儿园“树人班”、永乐幼儿园“陆游班”为主阵地,定期开展村幼教师培训、教学指导等活动,开展培训7次、培训教师1000余人次。渐渐地,“学普儿歌”在彝家新寨响起,稚嫩童声传向大山之外……
学普结硕果,育人传佳绩
“从前,天上有6个太阳、7个月亮,把大地都烤焦了……”6岁的曲模瑞欣身着“沙拿”(彝族少女裙装),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马边本土绘本故事《支格阿鲁》,在全国“学前学普”幼儿故事大赛中获一等奖。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视频中这个自信爽朗的彝族小姑娘,曾因语言障碍而害羞、胆怯,几乎不与人交流。小瑞欣正是全县5043个“学普娃”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学前学普”行动累计发放“学普”教材5000余册,更新多媒体教学材料9次;参加华言公司组织的绘画、教育征文等活动,获得2个优秀奖、18篇教师征文在全国“学前学普”专项刊物发表;每月每个乡镇片区至少5名幼儿进行对比视频拍摄,制作“阿依会说普通话”视频专辑400个;结合疫情防控开展小喇叭进万家活动发放“学前学普”日历贴画6291幅;开展“学普同行 百千万行动”,让幼儿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学普”;汇总教学教研经验,撰写《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彝区儿童普通话学习活动》等多个教学教研课题;永乐幼儿园等10所幼儿园被评为全市“学普”示范点,县学普办荣获优秀组织奖。
今年4月,最新的一次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显示:该县幼儿普通话水平大幅提升,家长对“学普”行动表示认可和满意,部分家长在幼儿园的积极带动下,也能主动使用普通话与老师、幼儿进行交流和沟通,全县“学普”氛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