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光明日报刊文:理性看待名校硕博争当中小学教师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熊丙奇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02-25

日前,一份出现在杭州市教育局官网上的教师拟录用名单引发热议。这份共计186人的拟入职高中学校的名单中,有162人为硕士、4人为博士,一些人甚至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等国际名校。jW9四川教育在线

近一段时间,一些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的一线和准一线城市,中小学新教师入职门槛日趋提高,新进教师中出现名校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的现象屡见不鲜。jW9四川教育在线

对名校硕博争相应聘中小学教师,各方看法不一。有人点赞称,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就,表明教师职业越来越有吸引力,名校硕博到中小学从教,有利于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进而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不过,也有教育界人士提出,应对此进行“冷思考”。jW9四川教育在线

总的来说,名校硕博应聘中小学教师是好事,但需要避免两个倾向:一是在招聘教师时“以学历选材”,以招聘名校硕博作为人才建设的政绩;二是在使用、评价教师时,将“名校毕业生”与“名师”画等号,从而助长“唯学历”“唯名校”论,忽视对教师综合素质与实际教学能力,以及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考查。jW9四川教育在线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方明确将硕士学历作为教师的招聘门槛,这其实是不正确的用人导向,难逃学历“高消费”的质疑。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jW9四川教育在线

更要警惕的是,舆论场上存在“名校毕业生=名师”的炒作。以往这一问题多发生在校外培训机构,不少机构把名校毕业生包装为“名师”,作为招揽生源的卖点。眼下,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学校也有意无意把名校硕博宣传为“名师”,这是对教师成长基本规律的选择性无视,其在教师使用、管理和评价中的进一步渗透,势必让“唯学历”“唯名校”风气更盛,成为教育功利化的表现之一。jW9四川教育在线

客观来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会得到提高。比照修订中和现行的教师法,对中小学教师资格中的学历要求的确有所提高。但要重申的是,不能简单地认为高学历就一定意味着高能力、高素质。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还是需要建立基于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贡献。jW9四川教育在线

进一步说,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并发挥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作用。推进中小学的现代治理,破除“唯分数”“唯学历”,推进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实现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都需要推进教师专业评价。即坚持用教育标准关注教师的教育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贡献,这将引导教师把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提升教学能力,而不是盲目追求更高学历,或在与提升教学能力无直接关系的“职称论文”、与推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无直接关系的“职称课题”中投入更多精力。jW9四川教育在线

更多名校硕博应聘教师岗位,扩大了教师招聘的人才选择面,也因此更需要发挥专业评价的作用。而所有新进教师要想成长为优秀教师,都需要从成为教师的第一天起就扣好“第一颗扣子”。尤其是对名校硕博来说,要放得下名校高学历的“光环”,以实际的教学能力与开拓创新获得认可。学校也有责任为所有新进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教育梦想的平台。jW9四川教育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jW9四川教育在线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管理员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最火资讯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