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乐山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在乐山师范学院北校区体育场内开展 2025 级新生急救培训志愿服务活动,3000 余名新生齐聚一堂,认真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乐山市嘉州卫生职业高中廖希、张娟、曾欣、左雨洁、赵艳林、徐婷、丁一娜 7 名专业课教师主动请缨,以专业志愿者的身份全程参与,用实际行动为新生们筑起一道 “生命安全防线”。
此次培训聚焦日常生活中高频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将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紧密结合,核心内容涵盖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使用、心肺复苏术(CPR)及海姆立克急救法三大模块。培训伊始,廖希主任手持扩音器,以清晰洪亮的声音为新生们讲解急救的重要性:“在心脏骤停等危急时刻,黄金抢救时间仅有 4-6 分钟,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或许就能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前,为生命争取宝贵机会。” 随后,她结合生动案例,细致拆解 AED 的操作流程 —— 从开机、电极片粘贴位置,到等待设备分析心律、按下除颤按钮的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通俗易懂,确保新生们能快速理解关键要点。
在心肺复苏术实操教学环节,现场氛围达到高潮。我校 7 名教师分布在各个实操区域,耐心指导新生练习。为了让动作示范更标准、更直观,老师们不顾体育场地面的微凉,双膝跪地,身体前倾,一步步演示胸外按压的深度、频率与手势:“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要达到 5-6 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 100-120 次,按压时手臂要伸直,用上半身力量垂直下压。” 每当有新生上前实操,老师们都会紧盯其动作细节,及时纠正偏差 ——“这位同学,按压位置稍微偏左了一点,再调整一下”“按压频率有点慢,跟着我的节拍再来一次”。遇到动作不够规范的新生,老师们还会手把手调整其手臂角度与按压力度,直到新生掌握正确要领。一位参与实操的新生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心肺复苏很简单,亲自尝试后才知道有这么多讲究,老师们的指导特别有耐心,让我真正学会了正确的操作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学环节同样干货满满。针对成人、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急救差异,老师分别进行示范,从站立位腹部冲击的手势、力度,到婴幼儿急救时的体位与操作手法,都讲解得细致入微。为了帮助新生加深记忆,老师们还邀请新生上台模拟演练,通过 “手把手教学 + 即时纠错” 的方式,让新生们在互动中快速掌握急救技巧。
整个培训过程持续近 2小时,现场秩序井然,新生们学习热情高涨,纷纷拿出手机记录关键步骤,积极参与实操练习。培训结束后,不少新生表示收获颇丰:“这次培训特别实用,不仅学会了 AED、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更意识到急救技能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以后遇到紧急情况,再也不会手足无措了。”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我校教师专业素养的生动展现,更是学校 “专业教学实践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办学理念的具体落地。长期以来,乐山市嘉州卫生职业高中始终致力于培养理论扎实、专业技术精湛兼具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而教师们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正是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未来,乐山市嘉州卫生职业高中将继续依托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师生的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推动社会急救知识普及、守护公众生命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乐山市嘉州卫生职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