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一部面向全国家长的法律正式实施,这就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这也意味着从此,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父母们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
寒假期间,孩子们没有了学校约束,应该怎么管?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想必最难的就是育儿经了。怎么把育儿经念好,让孩子在假期既能享受假期的快乐,又能丰富课外知识开阔眼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法律上是怎么要求父母“依法带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法律明确规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事,更关乎社会和民族的未来。有些家长就犯难了,家庭教育听起来就需要很专业,我不会可怎么办,我该怎么做才算合格履职呢?其实法律早就给了家长朋友们可行的方案。
2023年1月29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更加具体地对家长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提供了指导。结合寒假期间家庭教育特点,小编推荐家长朋友们重视如下几点:
加强沟通引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家长们利用寒假期间对孩子多陪伴多关爱,及时发现孩子成长的困惑和烦恼,纠正不当行为习惯。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对于孩子有益的身心健康养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主动参与学习形成双向良性互动。家长们应当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方法,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特点,为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终身学习的良好榜样。
体验社会实践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家长们可以利用寒假和休息日等闲暇时间,带领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体育锻炼、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各项自理能力,同时更好地亲近自然和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加强亲子陪伴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这样不仅能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还能在孩子的性格、认知和社交能力发展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教育契机,将教育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在自然性和情境性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注重言语上的教导,更注重行为上的榜样作用。
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既要表达出深切的关爱与理解,也要设定明确的界限和标准。这样做有助于孩子提升责任感、有同情心,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个体。
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能力、情绪反应和学习风格都有所不同,因此,父母可采取个性化的方法来促进孩子的最佳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良好的家风至关重要,因此家长要担负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契合新时代教育特点,以严慈相济原则,形成温和有原则的教育,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乐山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