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教研起航。9月21日,峨眉山市第三小学校全体一年级语文教师参加了“峨眉山市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展示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打造蒙学课程 实现幼小衔接”。活动在峨眉三小一年级教师陈刚、包燕平的主持下拉开了序幕。
课例观摩,峨眉三小的老师李敏执教的一年级《拼音aoe》教学,结合蒙学体验课程,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用星光娃娃“康康"“豪豪”串联整节课堂,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式、游戏式进行教学,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创设情境,利用小朋友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神秘信封抽奖活动,在图中寻找单韵母aoe,从而记住他们的形。通过“认—读—记—写”四个活动版块的巧妙设计,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他们体验学习拼音的无限乐趣。整堂课体现了新课标理念,零起点教学,寓教于乐,注重学科融合,用音乐律动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让这样的幼小衔接课堂更具温度与实效。
课后,峨眉三小一年级组的任丽萍、骆秀明和方玉萍老师就这节拼音课开启了热烈的“聊课”模式。幼小衔接如何做到扎实有效?新课标理念下情境教学可以怎样创设?三小的蒙学课程都有些什么内容?三位老师从本堂课磨课的经历讲起,聊到了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变化,以及学校在幼小衔接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改进。扎扎实实学语文,兴趣盎然学拼音,幼小衔接,定能水到渠成。
幼小衔接备受家长们的关注,拼音学习一直是一年级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难点。为什么不能提前教拼音?峨眉山市师训中心教研员杜佳平老师以《幼小衔接进行时 拼音教学不能急》为题,从教与学、教学内容——拼音的编排、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讲解。杜佳平引领老师们在拼音教学中不拔高要求,不过度要求;遵循规律,尊重孩子;在反复中、在识字中、在阅读中巩固拼音,保持良好的拼音教学状态:春风徐来,不急不躁。杜佳平生动地讲解,为一线教师和家长们提供了专业性指导。
峨眉三小作为全市的幼小衔接试点校,近年来学校多维度构建起蒙学课程体系。活动中,学校副校长杨丽以“双向奔赴 花开未开”为题,通过生动的实践案例,从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构建;基于新课标理念的衔接课程改进;追寻适宜地域校情的体系化架构;双向奔赴的入学适应课程准备篇;源自学科课程的创新拓展与融合等方面,生动介绍了峨眉三小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小衔接课程构建与思考。学校倾力打造的“蒙学课程”,让幼儿园主题活动到小学得以延续和提升,通过“有趣味、可触摸、易实现’”的体验活动,让触及心灵的感悟,转化为成长的力量,让每一次深切的体验,实现课程育人的价值。
低年级素养评价不用纸笔,可以怎样做得有趣有味呢?峨眉三小副校长鲁春梅以《评价无纸笔 素养看得见》为主题,从“指向目标,评价内容适宜有效;基于素养,评价标准切实有据;主题情境,评价活动真实有趣;着眼成长,评价整体系统化”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无纸笔评价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本着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对评价改革的执着,峨眉三小把评价的焦点落到学生的成长上,以学校育人理念“让每个生命星光闪耀”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科关联性及评价的多维度,营造绿色评价场域,积极创设主题情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体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实现多元智能、个性丰盈的全面发展。
活动最后,峨眉山市师训中心副主任徐元英、小学语文教研员杜佳平、幼教教研员熊理、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紧扣“怎样有效进行拼音教学?怎样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怎样解决家长担心的孩子不熟悉校园、人际关系、作业没人辅导、生活自理?”等话题,深度互动,热烈研讨,碰撞出无数科学衔接的教育妙招。从不同层面搭建起护航平台,让老师和家长们真正做到家校共育,尊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每一个孩子都能迈着自信、从容的步伐,轻松实现幼小衔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校方负责人表示,此次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视野,峨眉三小语文组教师将不断总结学习,奋力前行。
峨眉山市第三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