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树影摇曳,麦苗青碧,油菜花金黄,晕染出春的烂漫。为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峨边彝族自治县县街小学数学组于4月15日开展了“县街小学教研组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全体数学教师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位骨干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用心准备教具学具,分别做了精彩的教学展示。
点燃思维火花
卢成建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卢老师创设“六一”布置教室摆小旗情境图,引导学生梳理已知信息和问题,在摆、画、算中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阐释算理,将彩旗是按“黄旗、红旗、红旗”的方式摆放的,请问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这一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16面小旗,按每3面为一组来分,可以分几组?”沟通了现实与数学的联系,在数形结合说的练习中再次回归现实,结合问题本身赋予其现实意义,从而探究解决问题的本质。
三(4)班孩子从观看“织布机织布”的视频中拉开数学课的序幕。丁老师教学《认识面积》时,先引导学生找物体的“面”、摸“面”,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面”有大小,从而揭示“面积”的意义,在层层深入中拓展“面积”含义,为学生创建了丰富的“面积”表象,学生认识深刻。教学“面积”的测量时,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先引导学生回忆测量线段的方法,再迁移出测量面积时可以用小面进行测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知识生成水到渠成。丁老师整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挖掘深入,思政教育渗透自然,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理念。
张文明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张老师结合班级学生学情,从学生身边的小数引入,着重引导学生读、写小数,并在讲练结合中进行强化。张老师借助人民币模型,理解0.1元的意义,沟通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关联,建构了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的模型。张老师课堂语言风趣幽默,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高亚萍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高老师以学生熟悉的近年来乐山大佛旅游人数情况统计为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向折线统计图的过渡,沟通 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迁移对比中感知统计图由“直条”到“点”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折线统计图中“点”和“线”的作用,经历由繁到简、由关注数量到关注变化的过程,感悟不同统计表达方式的意义和特点。
开启思维碰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展示课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评课研讨。教师们积极发言,交流教学心得与困惑,同时,也针对教学细节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对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探索教学新模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