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乐山市实验幼儿园特色跳绳项目,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从而精准满足5-6岁幼儿发展需求,为实现顺畅的小学衔接赋能。近日,乐山市实验幼儿园如期举行了第三次跳绳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教研以儿童发展为核心,从“策略破解”到“游戏创生”层层深入推动跳绳活动落地,让跳绳不仅是运动,更成为幼儿探索、合作、成长的快乐载体。

【分层施策解难题】
幼儿跳绳的分层指导与难点破解教研中,教师们率先聚焦前期观察记录,将幼儿跳绳发展现状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启蒙层(零基础/畏惧)
2.发展层(会跳1-5个)
3.熟练层(连续跳10个以上)
为实际解决这一发展现状,针对不同水平幼儿的特点,大家从语言指导、动作辅助、环境创设、游戏设计四大维度深入研讨。
启蒙层幼儿:开展关于跳绳的趣味游戏,教授正确的摇绳、甩绳姿势,消除其畏难情绪。
发展层幼儿:邀请熟练层幼儿与他们一起进行“伴跳”活动,帮助巩固动作连贯性。
熟练层幼儿:创设“单脚跳挑战区”,激发运动潜能。
【家园携手助成长】
家园协作环节更是干货满满,教师们共同梳理出可操作的家园协作策略。
在这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下,孩子们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家庭成为了幼儿跳绳练习的温暖助力。
【绳趣融入一日生活】
跳绳游戏的创编与运用中,3名体育老师带队,系统地为小、中、大班设计最适宜、最好玩的跳绳游戏。
小班组设计“感知与启蒙”类游戏。不要求“跳”过绳,重点是熟悉绳索,激发兴趣,发展跳跃等前置技能。
中班组设计“过渡与建构”类游戏。实现从“玩绳”到“跳绳”的关键过渡,帮助幼儿建立“摇”和“跳”的协调性。
大班组设计“熟练与创新”类游戏。在熟练连续跳的基础上,引入花样、速度、合作与竞赛元素,保持挑战性。
各组展示游戏时,不仅详细讲解规则与目标,更现场演示玩法。随后的延伸讨论中,教师们进一步探索“碎片化时间利用”:如晨间活动玩“单人快速跳”、户外自主游戏开展“绳类接力赛”,甚至提出将跳绳与数学(数跳跃次数)、美术(用绳子摆图案)结合,让“绳趣”真正融入幼儿一日生活。
两次教研紧密衔接、互为支撑,既解决了跳绳指导中的实际难题,又丰富了活动形式。后续,乐山市实验幼儿园将整合教研成果,形成《幼儿园跳绳游戏资源包》,让跳绳成为幼儿喜爱、教师善用的运动载体,持续助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