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学区制度改革,加强县、学区、校三级教研网络建设,提升全县小学教师教研能力,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日,县教研室在第一、二、三学区组织开展小学一年级(英语三年级)学区教研暨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7个学科,以“聚焦新教材,赋能新课堂”为主题,采用 “课堂示范 + 专题培训 + 互动研讨” 的模式,为学区送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用的教学方法,奏响了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的新篇章。本次活动共有公开课16节,送教10节,参加活动的教师达338余人次。

此次活动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各学区具体实施,各项工作准备充分、亮点频现,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学区组织有序,保障活动开展
为 了确保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活动前,教研室组织各学区教研组长,就活动具体安排作了布置。各学区牵头学校确定学区教研的内容、承办校和执教教师。承担公开课的教师在学校磨课团队、学区中心教研组的共同指导下,精心设计教学案,与教研室精心选派的优秀学科教师共展教学风采,交流教学智慧。部分学校书记校长也参与其中,为校际教研联动和常态化交流机制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
二、聚焦核心主题,紧扣教学实际
1.主题针对性强。所有活动围绕“新教材落地”与“课堂提质”两大核心,精准解决教师在新教材使用、新课标落实中的困惑。教研员以专题培训方式系统解读新教材编写理念、结构体系,公开课展示新教材下的教学实践,让教师能直接将所学应用于教学,填补新教材教学能力短板。

2.素养导向明确。无论是课堂示范还是研讨,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数学教师喻定富在《圆的周长》示范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推导公式,渗透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美术教师郑浩茹在《我的新朋友》中,将美育与德育融合,均体现了 “素养为重” 的教学方向,契合新课标要求。

三、形式丰富多元,互动实效突出
本次活动均采用“课堂示范 + 专题培训 + 互动研讨”的模式,打破了单一的授课式送教。互动研讨环节,参会教师围绕示范课的亮点与不足各抒己见,在交流碰撞中凝聚共识。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形式,既保障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又促进了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实现了"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
思考与建议
本次活动同上学期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一、协同管理待强化
虽互动研讨效果良好,但部分教师可能仍处于 “被动参与” 状态,未深入表达自己的困惑与思考;同时个别学科行政领导参与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效果。
二、精准施策待提升
大单元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但部分学科存在大单元教学推进滞后的问题。各学区应聚焦小而精的教研主题,积极推动教研组集体备课,以此稳步推进大单元教学实践,进而形成长效教研机制。
本次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了新教材使用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了学区教研质量的提升,推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夹江县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