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有家国情怀,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更要有责任和担当。”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
立足高校自主招生16年试点经验、充分借鉴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成果的基础上,教育部此前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从2020年起实施“强基计划”。同济大学也被列为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
据悉,2009年以来,同济大学以强化数理基础、注重前沿引领、推动学科交叉、促进国际交流为核心要素,探索建立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区。2020年起,该校在原有试验区的基础上,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四个专业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强基计划’主要是针对我国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亟需加强的方面而推出的新举措,对大学培养一流人才来说非常有必要。”陈杰指出,当前我国还有很多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本质上来说是未能实现从“0”到“1”的跨越,即基础性、本原性、原创性的问题没有突破。这落脚到人才培养方面,就需要青年学生、青年学者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更加扎实、牢固。
陈杰指出,同济大学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提出了“2+1+X”的本-研衔接培养模式,注重面向未来培养学生。学生入学后,先进行为期两年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等基础学科的强化学习,同时进行通识教育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第三年与专业相结合,之后立足更高层次的研究平台,攻关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领域需求。
陈杰表示,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是整个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现在科学研究中的很多问题,例如许多工科问题,实际上需要先突破数学、物理和力学问题。“把这些基础打好,对高校的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来说,是必要且基础性的工作。”
人才培养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1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09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2018年,教育部提出了“珠峰计划2.0”,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新时代对拔尖人才在教育和科研中发挥的作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科技工作者,首先要有家国情怀;第二,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第三,有责任和担当精神。”陈杰表示,我们要把对青年一代的培养、提携后学,作为重要的使命;对年轻人来说,应当勇担责任和使命,脚踏实地做好科学研究工作。
陈杰谈到,国家科技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尤其在核心的、关键的技术问题领域,需要“甘坐冷板凳”精神,需要大家潜心研究,去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为世界的科技进步、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作出青年学者、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