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来上开学第一课、同学手写新校牌、为同学送上龙年定制书签、自制纸龙举办游龙会……昨日,北京市160万中小学生迎来春季新学期,各个学校也用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的开学典礼来迎接同学们“回家”,让这个新学期“龙”重开启。
榜样引领
专题讲座播下科学种子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强化科学教育,在“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开学典礼上,不少中小学也以科学教育为主题,邀请科学家为孩子们讲开学第一课,为孩子们播撒科学的种子。
什么是科学家精神?中小学生该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开学典礼上,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原教学科研副校长周建设为同学们带来了开学第一课。他表示,弘扬科学家精神,应当树立科学责任和敬畏科学意识;关注科学前沿动态,学好教学规划的系统性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广泛阅读和调研,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科技创新,不断总结实验结果,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成就。
“周教授的讲课非常精彩,新学期我也要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继续探索我喜爱的航空航天领域,还希望能去火箭发射基地,现场看一次火箭发射!”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王大和同学说。
在广渠门中学,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则以“科技热潮席卷未来 创新力量激荡青春”为主题,力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们为同学们带来四场立足于兴趣与素养导向,指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
含“龙”量高
互动体验增强文化自信
甲辰龙年后的第一个学期,“龙”元素也成为不少学校开学典礼的亮点。“潜心全力 欣欣向‘龙’”的红色大门、龙人玩偶、含有龙元素的书签……在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的开学典礼上,“龙”是不折不扣的主角。为了迎接同学们“回家”,学校领导在大门口,为每位同学送了一张龙年书签。
开学前夕,密云滨河学校组织同学们用各种旧物制作纸龙。昨日开学当天,同学们带着自己制作的纸龙开启了一场妙趣横生的“游龙会”。蛋壳龙、纸杯龙、套环龙、拉花龙、折扇龙、三角插龙……同学们用旧报纸、纸盒、布料等废旧材料制作出了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纸龙,也在动手制作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在首都师大附中大兴南校区,开学第一课以“寻龙记”为主题,为孩子们讲授中国不同地区有关龙的知识、鉴赏文学作品中龙的形象,引导同学们了解中华龙的文化价值,在新学期增强文化自信,以中国龙的精神开拓进取,迎接崭新学期。
“几千年前古人用自己的方式让甲骨文‘活’起来,几千年后的今天,我觉得甲骨文不能只躺在博物馆和书本里,我要用自己的方式让它‘火’起来。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同学也会和我一样,看到美,传承美!”在海淀区实验小学九一分校的开学典礼上,甲骨文基地校同步揭牌,该校也成为北京市第一所甲骨文教学研究基地校。
牢记嘱托
思政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在开学典礼上,一些中小学也结合自身特色,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大思政课”。
去年7月底,北京门头沟遭遇强降雨灾害,人大附小京西分校的师生们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门头沟时对同学们的嘱托为主题,以“感恩 立志 向阳而生”主题举办了新学期开学典礼。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个寒假,人大附小京西分校五(2)班的王可芯、唐千越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宣讲学校 “柴扉计划”阶段性探究成果。开学典礼上,他们再次将“柴扉计划”阶段性探究成果向全校展示。据悉,“柴扉计划”聚焦洪灾后受损的学校围墙,同学们自己动手,用各种材料优化校园围墙,让校园更漂亮,让社区更美观,为建设“绿水青山”门头沟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为致敬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学校特邀海军军乐团指挥李一明老师为同学们带来国防教育开学第一课:“人民海军,在战火中诞生,在战火中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75载筚路蓝缕,如今早已重器在手,忠诚守护祖国万里海疆。”听了李老师的讲述,同学们心中的爱国情和强军志被瞬间点燃,“小芝麻”艺术学院学生代表将师生亲手制作的创意手工作品赠送给海军官兵,祝福人民海军75周岁生日快乐,并向海军叔叔献上队礼。
美育教育是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一大特色。为了让同学们发挥自身特长美化校园,新学期,学校校牌、校铃都进行了更新,同学们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高二(1)班李懿行用行楷书写了新校牌,端庄大方、骨力十足的笔法展现出她精湛的书法技法。学校金帆管乐团的同学们则在寒假里讨论选取,最终确定了一组音乐片段作为学校的新铃声。
文/本报记者 张月朦 叶婉 蒲长廷 雷嘉
相关新闻
6米通学公交小车开进“窄马路”
新学期伊始,学生和家长们熟悉的油绿色通学公交车又回来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新学期北京市通学公交进入了“扩大期”,试点范围由原来的西城、朝阳、海淀、丰台4区,扩展到城六区和通州、大兴共8个区,新开线路206条。针对部分新覆盖学校“硬件”条件不足、无法满足12米大公交通行需求的情况,今年北京公交集团采购了不少二代通学车,包括6米公交小型车。这些灵活的小车在众多学校旁的“窄马路”投入运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据了解,开学首日,客五分公司共开通通学公交77条,涉及通州、大兴辖区内共计24所中小学校、66处社区,在北京学校、马头小学、龙旺庄学校等投入6米公交。客四分公司在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等学校投入6米公交。
北京公交集团客四分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尹鹏介绍,古城第二小学门前的道路十分狭窄,道路一侧还设置了路侧车位,在高峰时段,不少家长开私家车接送学生,学校门前道路拥堵严重。针对上述情况,公司运营和安全团队多次到现场进行调研,最终决定采用2辆6米小型车接送学生。“按照家长的报名情况,其实一辆12米的公交车就基本能满足需求,但为了在窄路上安全通行,我们决定使用两辆6米公交车接送学生,开通通学公交194路。”
这条线路首末站为古二小低年级部和金裕雅苑社区。在现场,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从古二小低年级部出发,只有经过一条狭窄的道路才能到达古城北路,车辆行驶到古城北路时,正对石景山区消防支队门前的禁停区,在高峰时,车多人多。为了减少对道路的影响,分公司密切和学校对接,在放学时,学校采取错峰放学措施,并将乘坐通学车的学生提前组织好候车,车辆抵达后快速登车驶离。
文/本报记者 刘洋
市场监管护航师生开学“第一餐”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为了让师生吃好开学“第一餐”,本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提前动手,充分利用学校“寒假”窗口期,助力学校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在昨天开学日的当天,执法人员深入学校、学生餐配餐企业第一线开展监督检查。
昨天一大早,东城区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走进辖区的一家学生餐配送企业,开展监督检查。从业人员的健康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关,执法人员一进门,就检查了这家企业所有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和晨检记录,并叮嘱管理者不能让员工带病上岗工作。随后执法人员进入加工制作车间,围绕食材清洗处理、加工制作、分餐分装、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环节开展检查,强调做到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工器具分类使用。同时,对留样食品的留样量、贮存条件、留样记录等进行了检查。此外,执法人员还现场检查了送餐车辆的消毒记录,查看了食品封签,检查了餐盒是否干净整洁、无破损撒漏。
执法人员现场提示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根据其加工能力确定加工制作数量和配送距离,并通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及时发现加工制作过程中的风险隐患,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与学校的沟通,按需配餐,制止餐饮浪费。
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也开展了开学前学校食堂安全检查。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时,通过对学校食堂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管理员等从业人员进行随机食品安全问答的方式,巩固提高校方人员食品安全领域业务能力,并且针对寒假前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在寒假期间,就联合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召开了昌平区中小学、幼儿园、驻昌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培训会。针对学校食堂的环境卫生、食品储存、加工操作、餐用具清洗消毒及摆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