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四川省川蜀杏坛卓越堂工作室联盟主办的 “教育公平视野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 研讨会在德阳五中举行,川内多个卓越校长工作室成员、多所高中学校的老师参会。乐山一中副校长、四川省胡影卓越校长工作室负责人胡影,政教科主任、四川省胡影卓越校长工作室成员邱伟,教务科副主任王静,高 2026 届地理备课组长张诗翊、物理备课组长魏强、生物备课组长颜羽参加会议。
新高考研究专家郭炎军作《融合・贯通・共育 —— 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实施路径探讨》专题讲座;襄阳市教科院副院长但世辉分享襄阳市高中教学教研管理的实践经验;德阳市第五中学党委书记唐永富系统介绍学校 “12357” 发展战略。三场分享兼具前瞻思考、实操亮点与系统规划,勾勒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内涵提升的创新路径,为乐山一中优化人才培养和增强教育教学管理效能提供重要启示。
下午的高三复习备考学科分会场中,乐山一中三位备课组长分别为各自学科的与会教师作专题分享。
张诗翊结合对高考试题的理解,剖析在认知冲突类试题中关注尺度思维的重要性。提出教师应在尺度转换中把握 “变” 与 “不变”,深挖地理原理,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创建结构化知识来加深对地理原理的理解。
魏强从 25 年高考真题分析、教学启示和备课组工作思考三个方向分享乐山一中高 2026 届物理备课组的高三复习方式和学校校本特色,突出以学生过手为主,强调结合物理模型、重视基础和延伸的分层教学等实施关键点。
颜羽在研读纲要文件和研究多省高考试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高考更重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总结上一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前规划复习进度,狠抓学生落实情况。同时更加重视复习课和习题课,力求让学生通过课堂和练习,将掌握的知识转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从容应对高考。
三位老师紧扣高三复习备考的核心任务,结合学科特色和教学实践探索 “如何更有效地赋能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决胜高考的核心能力” 命题,为与会教师优化备考路径、细化教学环节提供思路。这些凝聚集体教研的智慧,为乐山一中高 2026 届科学备考、精准发力注入强大动力。学校将继续在研究、实践、交流中不断突破,持续成长。
乐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