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州卫生职业高中25级本科3班的教室里暖意融融,英语教研室代艳玲老师以“Unit 2: We Are Friends”为主题,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英语听说公开课。本次课程聚焦“朋友”主题,通过多元化教学环节与沉浸式互动设计,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听说能力,同时领悟友谊的意义,展现了中职英语教学的创新思路与实践魅力。
精准学情分析,筑牢教学根基
课前,代艳玲老师深入研判25级新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作为中职入学新生,学生们英语水平存在明显离散度,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力与科学方法,但同时也具备好奇心强、动手能力突出、关注人际交往的特点。基于这一学情,代老师确立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路——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社交情境,搭配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将语言学习与学生的内在需求相结合,让英语课堂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为确保教学效果,代艳玲提前备好PPT课件、语音素材及拓展资源包,并设计了分层任务:针对基础薄弱学生,侧重词汇与句型的基础训练;针对能力较强学生,鼓励其进行对话创编与深度表达。这种“因材施教”的准备,为公开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环相扣设计,打造沉浸式课堂
课堂伊始,代艳玲老师以亲切的问候开启教学:“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How are you doing today?” 紧接着,她呈现教材第19页的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图中人物在做什么”“朋友的意义是什么”,巧妙激活学生关于“友谊”的生活经验,自然过渡到“社交活动”的主题学习,完成“Lead-in”环节的热身任务。
在“Warming up”环节,代艳玲采用“词汇学习+情境应用”的双轨模式。首先带领学生集体朗读本单元核心词汇,夯实语言基础;随后展示4张社交场景图片(如“加入运动队”“露营”“参与对话”“志愿服务”),让学生先描述画面内容,再播放音频捕捉关键信息,完成“图片与短语匹配”练习。最具亮点的是小组讨论任务:学生们结合例句“I’d like to join a sports team.”“My family and I do volunteer work every month.”,分享自己过去参与过的或未来想尝试的社交活动,不仅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还在交流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代老师还适时拓展“optimistic(乐观的)”“caring(关心他人的)”等描述人物特质的形容词,为后续“朋友话题”的深入讨论补充词汇储备。
进入核心的“Listening & Speaking”环节,代艳玲遵循“输入—内化—输出”的语言学习规律,设计了三层递进任务。“Pre-listening”阶段,她给出“reading club(阅读俱乐部)”“action film(动作片)”等关键词,让学生预测对话主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While-listening”阶段,学生通过两次听音频,先回答“对话中提到几个人物”“吴琳与林恩是什么关系”等基础问题,再完成填空练习,精准捕捉“两人因共同爱好成为朋友”的核心信息;“Post-listening”阶段是课堂的高潮——代艳玲先详细讲解“be fond of(喜欢)”“Would you like to do sth.?(你想做某事吗?)”等10个核心语言点,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对话进行角色扮演,部分小组还结合自身经历改编台词,将“讨论爱好”的场景演绎得生动鲜活。
在“Practice”环节,代艳玲引入“朋友间的矛盾与和解”主题:通过展示“林恩因考试压力而情绪低落”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原因,再播放对话让学生记录关键信息,了解“林恩因压力过大与朋友发生争执”的故事。随后的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围绕“如果你是林恩的朋友,会原谅她吗?为什么”展开热烈讨论,有人说“朋友需要互相理解,压力大时犯错可以原谅”,有人提出“应该先倾听她的烦恼,再一起解决问题”。代老师在旁引导,并补充“be worried about(为……担心)”“make an apology(道歉)”等实用句型,让学生在探讨“友谊真谛”的同时,掌握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英语表达。
课程尾声,代艳玲与学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从“社交活动词汇”到“朋友话题对话”,再到“关心他人的表达”,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后作业的设计也颇具巧思:除完成课堂练习外,学生需拍摄“介绍朋友”的短视频,并列出关心朋友的具体方式,将课堂学习延伸至生活实践;代艳玲还特别加入安全教育提醒,强调“身体不适、物品丢失或遇到矛盾时,第一时间向任课教师反馈”,体现了“知识传授与品格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
评课反思并行,共促教学成长
公开课结束后,英语教研室组织了评课研讨活动。参与教师一致认为,本节课的亮点在于“主题连贯、衔接自然”——从热身环节的“社交活动认知”,到听说环节的“爱好交流”“矛盾解决”,再到课后的“朋友介绍”,始终围绕“友谊”主题展开,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同时,“多模态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图片、音频、小组竞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与表达欲望,尤其符合中职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有效降低了听说学习的难度。
代艳玲老师也结合课堂实际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方向:热身环节对基础薄弱学生的支持仍有不足,部分学生虽能识别社交场景图片,却无法准确用英语表达“group study(小组学习)”“volunteer activity(志愿服务)”等短语;“reliable(可靠的)”“sincere(真诚的)”等形容词仅通过“呈现+朗读”教学,缺乏中文释义与简单例句,导致部分学生参与讨论时较为被动。针对这些问题,她计划优化教学设计:为场景词汇配备“中文释义+简笔画”,设计“词汇配对游戏”降低学习难度;为复杂形容词补充生活化例句(如“Reliable: My friend is reliable—she always keeps her promises.”),允许学生先用中文分享观点,再逐步过渡到英语表达,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融入课堂。
此次英语公开课,不仅为25级新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语言实践课,也为英语教研室的教师们提供了交流研讨的平台。代艳玲老师以“朋友”为纽带,将语言学习与生活体验、情感教育相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又引导他们领悟友谊的价值,展现了中职英语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独特魅力。未来,英语教研室将继续以公开课为契机,探索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站”,为培养兼具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人才持续努力。
嘉州卫生职业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