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推动县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4月18日,夹江县2025年春季学前教研共同体“户外混龄区域游戏环境与师幼对话协同优化”联合教研活动在和谐幼儿园成功举办。县幼教教研员马梅、学前教研共同体领航园及试点园园长、骨干教师等50余名教师齐聚一堂,通过实践观摩、专题研讨与经验分享,探索户外混龄游戏材料的科学投放与环境创设策略,提升教师观察、师幼互动、教师倾听与回应能力,推动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诚挚致谢:以初心凝聚教育合力
活动伊始,和谐幼儿园园长李翔围绕“游戏环境的教育性”进行致辞,她强调以儿童视角创设开放、多元的游戏空间,以“赋材料以生命,予互动以温度”为核,通过“观摩启思、研讨碰撞、专家引领”三维路径,期待教师们在观察中反思、对话中共创,探寻支持儿童深度学习的教育智慧,“以教研的温度点燃教育热情,以专业的深度守护童年美好”。
聚焦实践:游戏观摩启思赋能
参研教师分组深入建构区、野战区、沙水区三大户外混龄游戏场域,在干秀娟、陈骥、王丽三位组长的引领下,围绕“材料的层次性投放”“混龄互动支持策略”等议题展开沉浸式观摩。教师们手持导研单,记录儿童与材料的深度互动,捕捉教师介入时机的智慧。
游戏结束后,参会教师认真观摩和谐幼儿园教师组织的游戏回顾。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就近坐下,分享游戏中的精彩瞬间、有趣经历和典型事件,并对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梳理游戏经验,延展游戏主题。
深度碰撞:研讨分享凝练智慧
观摩结束后,各小组聚焦“户外混龄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游戏回顾中的提问策略”“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等展开头脑风暴。教师们结合游戏现场提炼出“动态调整材料激发探究欲”“有效提问引导儿童高阶思维”“创设作品墙激发游戏意图”“弹性支持游戏深入发展”等策略,并由代表进行集中分享。
案例深耕:材料魔法赋能儿童创造
和谐幼儿园主任黄惠容以《户外混龄建构区的魔法变身》为题,分享了基于儿童视角的环境优化实践。她通过“动态调整材料层次”“创设开放性游戏场景”“支持混龄合作对话”三大策略,生动诠释了“材料不仅是工具,更是儿童表达与创造的载体”。案例中,积木、纸箱等常见材料在儿童手中化身“桥梁”“城堡”,教师通过“留白式提问”和“隐性支架”激发儿童高阶思维,实现“从单向操作到多元创造,从个体游戏到社会性成长”的跨越,为参研教师提供了可迁移的实践范式。
法治领航:以政策锚定教育方向
李征老师,从法治视角剖析学前教育责任,为与会老师解读《学前教育法》,从政策高度为我们厘清了学前教育的责任与方向。“以法治教”不仅是对儿童权益的保障,更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鞭策。无论是教育公平的推进、家园共育的深化,还是保教质量的提升,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坚守法规底线,同时以儿童为本,创新突破,实现“守法有底线,教育有温度”的专业平衡。
专业赋能:以观察重构师幼互动
活动最后,幼教教研员马梅以“看得见”“听得见”“走得到”为关键词进行活动总结,她通过游戏现场片段剖析,提出师幼互动应基于“观察捕捉需求-反思调整策略-支持动态生成”的闭环逻辑,她从游戏环境与材料的优化、游戏观察和师幼互动的细节剖析到教育理念的深度升华,强调了在游戏现场中有效互动与观察的重要性,针对材料投放,她强调“从预设到生成,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呼吁以开放性材料激发儿童无限可能,真正实现“赋材料以生命”。
共赴未来:让教育回归儿童本真
本次活动全程贯穿“实践—反思—提升”的闭环逻辑,通过“观摩+研讨+讲座”三维联动,以“材料”与“互动”为支点,架起了理论与实践、政策与行动的桥梁。活动推动了谐幼儿园在户外混龄区域游戏的开展,为县域幼教同仁搭建了经验共享平台,携手区域联盟园共研共进,为夹江县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