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而出的种子,一端连接着土壤,另一端迎接着阳光,有欢喜,有憧憬,也有畏惧。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做好科学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更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协同与衔接。为了让幼儿顺利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帮助家长心中疑惑,指导家长做好幼儿科学衔接。乐山高新区实验幼儿园于5月8日下午开展了“AI时代,如何为孩子的未来布局”的大班幼小衔接专题讲座活动。
精心准备,诚挚邀请。整洁温馨的会议室家长们如约而至在井然有序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启幼小衔接专题讲座之旅。
讲座直击——科学衔接的五大密钥。讲座邀请到了乐山东辰外国语小学部校长兰道清,他在幼小衔接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现场主要以“AI时代,幼儿阶段最应培养的核心能力、如何从童年开始衔接新高考要求、如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幼小衔接十大能力培养”五个方面多维度进行讲座分享。同时,向家长传递家长不仅需要帮助孩子做好以上准备,自己也需要在心理和物质上做好准备。这一观点得到了在场家长的广泛认同,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讲到,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应培养孩子成为终身学习者。教育正在向创新学习转变,学习力,才是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接着还为家长们介绍了新高考的背景下基于教育的改革、小学的教育模式,让家长们更清楚的了解到:要注重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思维培养,未来社会充满不确定性,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需聚焦于让孩子成为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等,尤其是要着重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学习力。
双向成长——家庭教育智慧法则。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成长关键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并准备:
自理能力的准备:独立的孩子是自信的,家长们可多提供机会,让孩子动手体验,使幼儿不断学习并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学习习惯的养成:专注力、坚持性、计划性等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幼儿入学后更好胜任新的学习任务,且受益终生。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也是解决问题需要的能力,多给幼儿提供倾听的机会,多制造跟孩子交谈的机会,引导孩子大方、清晰的表达。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阶段的行为习惯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行为习惯是内在素养的外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能使幼儿逐步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
讲座结束后,家长们也收获颇丰,并通过讲座着眼孩子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幼小衔接的十大能力,有目标、有规划的开启家庭教育,助力孩子们的成长。
此次幼小衔接讲座,为大班孩子顺利进入小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幼儿园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不断探索幼小衔接的有效方式,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