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本质在于探寻更优质的教育。秉持着对教研的热忱与对科研的探索,近日,乐山市实验小学市级课题《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的校本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乐山市实验小学五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课题开题论证会特邀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高远才、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宾莅临指导,乐山市实验小学校长赵清华、教科室主任杨聪、课题组全体成员及科学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首先,在赵清华及科学组全体成员的陪同下,专家组前往科学实验室观摩胡小丹老师执教的研究课《热传导》。胡小丹老师围绕创新评价,构建“三全”评价体系:覆盖“课堂+家庭”双场景,跟踪“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聚焦科学素养四大维度。课上通过红、黄、蓝三色星星,分别从“会思考”“善实践”“态度端”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尤其对课前准备、课中表现、课后作业等环节细化加减星规则,让素养发展可观察、可衡量。该课为“课堂落实过程性评价”提供实操范例,将收录校本研究案例,为完善小学科学素养评价体系提供实践支撑。
本次会议由杨聪主持。开题仪式在杨聪的致辞与致谢中拉开序幕。
随后,在胡小丹老师对《热传导》一课进行课例分析的基础上,李三伟老师带领主研人员分别就课题的背景、研究意义与现状、核心概念解读与界定、研究目标和内容、课堂研究的思路及方法以及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陈述。
两位专家在听取课题汇报后,充分肯定了此次选题的意义、开题报告的规范性以及课题的可行性,对本校在课题申报立项过程中开展的深入细致研究予以认可。高书记指出,课题研究一定要明确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反复强调聚焦问题本身,以科学素养为导向,详细研究具体措施,确定评价标准。建议全体科学组深度卷入课题研究,研究应落实到每一名科学教师。
同时,林宾建议课题组成员应明确课题设计的逻辑线,提出基于校本的问题清理,将课标中较为概括的评价要求设计落实为方便教师实际应用的方案与指标。在课题研究中,更应清理现状,构建成果,开发工具,实现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提升,并加强老师对课标的深入理解。
两位专家的意见为我们指明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发展思路,提供了明确有效的建议。
最后,课题组主研人员就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课题组教师均表示,将把专家的指导意见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充分修改开题报告的基础上,扎实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力求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的校本研究》的开题,不仅是乐山市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新突破,更是学校落实“五育并举”、探索素养导向评价体系的关键一步。未来,这项研究或许会重塑看待孩子科学成长的方式,使每一颗科学探索的种子,都能在科学的评价土壤中绽放生命的光彩。
乐山市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