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聚力教研破壁垒,语文衔接绽华章”语文联合教研在乐山外国语小学滟澜洲校区举行,滟小和乐山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小学初中联合教研活动以“贯通·融合·共创”为主题,旨在凝聚教育共识,强力推动教育资源与教学智慧对接,是立事达集团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成长铺设更宽广跑道的重要里程碑。

一、爱与责任的接力:破壁启新程
活动伊始,滟小张勤丽副校长为活动致辞。她指出,小升初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转折点,“这是一场爱与责任的接力”。帮助学生平稳、自信、顺利地迈好这一步,是教育者共同面对的课题与必须共担的责任。“开展联合教研,正是这样一种有益的尝试,更是一次有力的开始。”
二、同课异构展风采:奏响衔接新乐章
滟小刘爽夷老师借助AI,通过初读课文,寻文章之美——再读课文,赏画面之美——朗读片段,品艺术之美——再听旋律,绘想象之美四个任务驱动,借助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在文字中聆听乐章,于想象中勾勒画面,在审美中启蒙艺术。课堂环环相扣,从整体感知到细节品味,再到情感升华与创意表达,充分体现了小学阶段基础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插入图片6、7
乐外朱春容老师的课堂则以读促写,用曲中有景——曲中有情——曲中有法——音画共生四个任务驱动,挖掘文本深意,归纳写作技法,指导学生进行音乐、绘画相融合的联想和想象片段写作,在结尾处提炼出“曲径可通幽”这一语双关的深刻意蕴,彰显了初中教学对学生思辨性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理念。
三、深度研讨促融合:探寻衔接新路径
(一)说课阐释,彰显专业自觉
滟小刘老师以课程标准为纲,系统呈现其教学理念:从单元目标逐层推进至文本细读,聚焦语文要素落实、审美素养培育及跨学科融合实践,完整呈现小学课堂的建构逻辑。最后,刘老师坦诚剖析本节课的教学不足与改进空间,展现了求真务实的教研态度。
乐外朱老师则从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出发,阐述其教学设计如何搭建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的思维阶梯。她特别分享了如何通过“曲径通幽”的双关意蕴,实现语言训练与思维提升的有机统一,并反思了初中阶段如何在保护学生审美体验的同时实现能力的提升。

(二)评课对话,打破学段壁垒
在评课环节,中小学各派代表开展跨学段对话。小学教师充分肯定初中课堂展现的思维深度与架构意识,同时就梯度搭建提出建设性意见;初中教师则赞赏小学课堂的感染力与基础扎实度,并对能力迁移路径提出专业建议。
双方打破学段壁垒,既能看到对方课堂的闪光点,也能立足学生发展全过程提出中肯建议。
四、双向提问谋共识:解答衔接关键题
滟小六年级备课组长熊珍秀老师发言,全面详尽分享小学语文教学的做法。在日常教学中,以调考题型为导向系统开展能力训练——基础板块聚焦字词运用与句式转换,古诗文板块强化理解性背诵与情境运用,通过分层任务设计实现“夯实基础”与“适度延伸”的有机统一。插入图片15
乐外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宋娜老师则以小升初考试相关问题分享:通过展示近期原创周测题型,具体解析小升初考查能力的衔接点。对比说明了小学“信息提取”与初中“文本深读”的不同要求,为双向教研提供了清晰参照。

五、思维碰撞达共融:构建衔接新认知
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将沙龙推向更深层的思维碰撞。老师们在对话中相互启发:小学明晰了能力培养的长期性,初中更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这种直面问题、共享经验的交流,为构建科学的衔接体系提供了真实依据。
六、总结展望向未来:共筑育人新生态
乐山外国语学校教学部部长郭宏总结致辞。她首先向滟小教育同仁致以诚挚谢意,并指出:小学重在奠基,初中贵在进阶,小初贯通实乃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路径。语文教师当以“文学浸润”对抗“碎片冲击”,以专业素养守护学生精神成长。最后,以“贯通·共进·致远”为脉络,为本次联合教研活动摹画了教育新图景。插入图片20
本次教研打破了学段壁垒,实现了教学认知的双向滋养。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师明确了把握学生能力发展的轨迹,为小升初衔接的“断点”与“接点”指明了方向。
乐山外国语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