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乐山一中成功举办了“四川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第一期线上教研会,聚焦高2026届地理备课组的教学实践与创新成果。本次教研会以“地理学习效能提升的路径与实践”为主题,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吸引了联盟网点学校地理教师的广泛参与和热烈互动。
教研会由乐山一中地理组廖吉容老师主持,分为三大专题报告环节,并特邀乐山师范学院自然地理学博士丁银平进行专业点评与指导。
专题一: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地理实验教学
张诗翊老师系统梳理并展示了我校近六年来在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的探索路径与实践成果。通过绘制地质年代图、模拟城市规划、地理模型大赛、地理实验大赛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逐步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问题的主动探究者、团队的合作者与解决方案的实践者”。张老师指出,地理实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兴趣,更在动手操作、科学观察、逻辑思维与团队协作等方面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切实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专题二:AI赋能地理课堂
李晓红老师分享了“AI+地理”融合教学的创新实践,生动展示了AI谱曲、三维实景建模、虚拟仿真实验等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她强调,AI手段将原本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可听、可视、可实操的学习内容,以多元化教学形式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与实效性,真正实现“即学即会、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专题三:精准教学视域下的地理讲评课
王静老师基于详实的答题数据,提出了“精准讲评”的教学范式。她通过深入分析学生典型错误,精准诊断讲评课中“反复讲、反复错”的症结,并系统构建“课前精准分析—课中精准引导—课后精准跟踪”的闭环教学策略。王老师指出,讲评课不仅是知识层面的“纠错”,更是思维层面的“建模”与素养层面的“落地”,通过多元化评价全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推动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育”深化转型。
专家点评:理论引领与实践深化并重
丁银平博士对本次教研会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乐山一中地理组的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理念先进,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实践深入,成果显著”“评价多元,关注过程”四大特点,尤其在提升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方面成效突出。同时,丁博士提出三项建设性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化地理实践力评价体系研究,构建科学系统的测评标准;二是积极开发本土化乡土教材,拓展地理实践力的实施路径与形式;三是加强跨学科交流融合,推动地理与多学科协同育人。
乐山一中地理组表示,将认真吸纳专家意见,持续完善地理实践力培养体系,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
本次教研会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开展,联盟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互动热烈。乐山一中将继续依托“网链共享计划”,深化与兄弟学校的教研协作,携手共促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与教学改革深化。
乐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