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州卫生职业高中护理教研室在博远楼401教室开展《护理学基础》专题公开课,由韦亚婷老师主讲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授课对象为23级素质1班高三冲刺高考的护理专业学生。本次课程紧扣高考考点与临床实践需求,以系统化、精准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夯实专业核心知识,提升应试与实践应用能力。

一、立足学情,锚定教学目标
授课前,韦亚婷老师充分结合高三学子的学习基础——已完成解剖学、生理学及部分健康评估课程学习,且经高一、高二《护理学基础》系统学习,对青霉素过敏试验知识点有初步认知。基于此,课程明确三大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过敏性休克急救措施及皮试液剂量;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分析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熟练的青霉素皮试液配制能力与注射技术,为后续职业应用奠定基础。
同时,课程精准定位教学重难点:以“青霉素过敏反应预防、过敏性休克急救、皮试液剂量、过敏反应发生机制”为重点,以“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方法”为难点,确保教学内容与高考考查方向高度契合。
二、多元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韦亚婷老师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三大教学方法,搭配丰富的课堂互动形式,让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吸引力:
讲授法:系统梳理青霉素过敏试验核心知识,针对学生易混淆的 “急救流程步骤”“关键数据”等内容重点讲解,补充知识遗漏点;
讨论法:围绕过敏场景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思想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典型错误案例与高考高频案例题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题思路与实践能力。
此外,课程还借助多媒体课件、《护理学基础》教材、练习册及哔哩哔哩平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知识点。
三、阶梯式教学流程,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课程严格遵循“任务发布-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复习旧知-新知初探-重点点播-安全教育-课后小结 - 课后拓展”的教学流程,以5个核心环节实现知识点的阶梯式渗透:
基础回顾(8分钟):通过“问答互动”唤醒学生记忆,提问“青霉素过敏分哪3级?每级关键症状是什么?”“过敏发生后第一步怎么做?”,并在黑板板书“停药→呼救→体位→给药→监测”急救核心流程,梳理知识逻辑;
易错点解析(12分钟):结合“患者出皮疹仍输液”“肾上腺素错用静脉推注”“忽视72小时观察期”3个典型错误案例,分析后果并强化关键数据记忆(如肾上腺素剂量、氧流量),避免高考答题失分;
场景应用(14分钟):呈现轻度(荨麻疹)、中度(胸闷+皮疹)、重度(喉头水肿+血压下降)3 类过敏场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级判断+处理流程”,纠正认知偏差,强化“症状→分级→处理”的临床思维;
安全教育(1分钟):明确“用药前核对过敏史”“急救操作守规范” 两大安全准则,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教学;
总结与检测(5分钟):用“认对过敏分级、记准急救步骤、守住安全底线”三句话浓缩重点,发放5道检测题(涵盖分级判断、急救流程、关键数据),当场核对答案并讲解易错题型,定位知识薄弱点。
四、课后巩固与教学反思,完善教学闭环
为强化学习效果,课程布置针对性课后任务:要求学生整理并背诵核心知识点,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实现知识的二次巩固。同时,韦亚婷老师将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表现,结合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优化提供参考。
本次公开课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认可,课程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条理清晰、教学步骤由浅入深,既紧扣高三学生高考冲刺需求,又兼顾护理专业临床实践属性。
护理教研室表示,将以本次课程为范例,持续开展精准化、高效化的专题教学活动,助力高三学子在专业知识与应试能力上双向提升,为高考冲刺与未来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嘉州卫生职业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