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9日是第34个全国消防日,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紧扣119消防安全月活动主题“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有序开展了主题班会、夜间消防疏散演练、消防专业知识培训等系列活动,旨在切实增强特殊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师生火灾初期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
一、主题班会打基础,消防知识入脑入心
11月3日,学校以“消防安全记心间,平安校园共守护”为主题,组织各班级开展专题班会,聚焦“校园防火常识、火灾应急处理、消防器材认知、火场逃生技巧”四大核心内容,为后续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各班班主任结合特殊学生认知特点,通过PPT、动画短片等直观形式,用手语、生活化语言拆解消防知识:在“校园防火”环节,针对教室、宿舍、食堂等重点区域,讲解电器使用规范、易燃物品管理要求,并通过“找隐患”小游戏,让学生在互动中识别风险。
“应急处理”板块,模拟真实火情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方法,强调“119”报警关键信息,还专门示范文字、手势等特殊沟通报警方式;“器材认知”环节,结合校园实际,明确消防器材存放位置与保护要求;“逃生技巧”部分,强调火灾应急逃生“低姿弯腰、湿毛巾捂口鼻”有序疏散等要点,情景模拟烟雾环境紧急疏散练习,强化学生实操能力。
二、夜间演练强实战,守护住校学子安全
为真实检验住校师生应急反应能力与预案落地效果,学校未提前告知师生具体时间,于11月9日晚以“无预警随机模拟实战”模式,在学生公寓楼组织夜间消防疏散演练,全体住校师生、值周教师及伙食团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模拟“寝室突发火情”场景。

当晚19:48,公寓楼三楼先释放模拟烟雾并迅速弥漫,随后演练警报立即响起。
接到警报信号后,生活老师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依据预设疏散路线,有序引导学生从无“火点”的安全楼道撤离,过程中重点关注盲生、肢体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一对一协助做好防护、快速转移;同时逐间检查寝室,确保无一人遗漏。

全体人员有序撤离至操场后,按楼层快速列队,生活老师立即清点人数、检查学生身体状况,确认无人员受伤。整场演练用时仅1分30秒,各环节衔接紧凑。
演练结束后,学校安办主任黄萌对过程进行讲评:既肯定师生在突发场景下“反应迅速、配合默契”的表现,也指出细节不足并明确后续改进方向,进一步强化了全体人员“生命至上、快速响应”的安全理念。
此次无预警实战演练,有效检验了学校夜间应急处置能力,为守护住校特殊学子安全筑牢了实战基础。

三、专业培训提质效,消防力量进校园
11月10日上午,学校邀请乐山市市中区消防大队走进校园,在会议室为全校师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
校长周成燕在培训前强调:一是高度重视消防安全,认清火灾危害;二是认真学习消防知识,掌握核心技能;三是强化落实安全要求,规范日常行为。
随后,消防大队范教官以PPT、图片、视频与现实案例相结合展开教学,用“典型火灾案例”直观展示事故后果,用“防火常识”讲解隐患预防措施,以“逃生自救”演示正确姿势与路线选择,用“实操灭火知识”筑牢安全意识,通过现场讲解、游戏互动与现场实操等强化和巩固了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消防安全知识和能力素养。

培训结束,副校长王进总结发言,对消防大队教官的专业指导表示感谢,对专题培训成果表示要积极转化为具体行动,共同营造校园安全环境。
通过119消防安全宣传月系列活动,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消防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
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