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灵魂的镜子与阶梯。在这个周末,我静下心来细细品读阅读群里老师们的读书笔记。这就像一场无声的对话,我看见了文字的重量与温度。群里的每一篇内容都好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未曾察觉的情绪。我想:阅读赠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生命、自省、亲情的深刻感悟 ,它让我看见生命的丰盈不在于完美,而在于拥有爱和表达爱的能力;自省的答案往往藏在挣扎与热爱的褶皱中;而亲情的根系深扎于生活点滴和平凡细节中。
“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林洁老师读司汤达的经典著作《红与黑》,感悟到:在那个时代,物质追求取代精神富足,人性在世俗中被扭曲。于连的悲剧,是理想与现实的撕裂,也是缺乏爱的能力的表现;“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看完 《寻梦环游记》的罗心苒老师,对待死亡,对待亲人的逝去有了新的感受:如果最后一个你爱的、爱你的人不在了,那么消散也不会难过。活着的时候好好去感恩,去表达自己的爱情,让爱意永存。我想,生命的丰盈在于学会爱,拥有爱,表达爱。阅读赠予我的是耕耘,它不会让生活立刻变得轻松,却教会我在泥泞中寻找诗意和方向。
曾子瑶老师结合她的公开课历程写了一篇名为《历史老师的备课兴衰史》的笔记,她意识到“教育是流动的河”,同时她把那些尚未吃透的课标、仍在磨砺的心性当作年轮里的褶皱,因为树的生长,向来是带着疤节向着光的。曾老师面对公开课的种种感悟,也引起了我的深刻共鸣;余志坤老师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向我们介绍了“三位一体的自我状态”和“四种人生坐标”两个概念,提出了他的美好希冀:希望我们都能锚定 “你好,我也好” 的人生坐标,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直面人生挑战,书写精彩人生。读完这两位老师的笔记,我想:阅读赠予我的是学会自省,直面内心的脆弱与无助,看见内心的裂缝与微光。
龙梦老师读《旧时光里的外婆》,她从书中的描述的外婆想到了自己的外婆,向我们展示了亲情的温度,告诉我们要偶尔停下过于快速的脚步,回望一下那些被自己遗忘的旧日时光,重新寻找那份内心的平和和坚定; “向日葵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范芯悦老师读《遥远的向日葵地》,从外婆、妈妈、李娟的故事再联想到李子柒,提示我们在不同的背景下,对家人的依恋确是相同的;看完张显军老师的读书笔记,一个好爸爸的形象跃然纸上,张老师读《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提到他的感受是:一切的教育都是建立在“培养亲子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这几位老师的读书笔记关于亲情,让我知道亲情是平凡中的永恒联结,是细节的堆砌。也让我意识到:阅读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读了多少”,而在于它如何让麻木的感官重新苏醒。阅读赠予我的,不仅是获取观点,更是学习如何以更柔软的视角,重新审视生活。
阅读是一场向内的修行,写周总结让我在喧嚣中守住一片静谧,或许未来的某天,当我再次翻开这些笔记,会发现新的答案。
但此刻我已足够感激。
沐川县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