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拜读了人民日报记者史自强采访整理的访谈录《在广阔天地成长成才(大家谈·选择西部 扎根西部 建功西部②)》(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5日09版)和人民网上,人民网新闻链接:http://edu.people.com.cn/n1/2025/0415/c1006-40459956.html)。
深感共鸣,备受鼓舞
阅读完这篇访谈录,我深感共鸣,内心备受鼓舞。文中提到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理念,正是我作为一名西部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我们马边彝族自治县身处偏远的西南小凉山地区,这里曾经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但全县数千名教师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致力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当地孩子们的成长点亮了希望之光。
强师计划,助力成长
看到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我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感到欣慰。这不仅为中西部地区输送了优质师资,更为像我这样的西部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和动力。通过不断学习和进修,希望我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薪火相传,梦想接力
文中提到保定学院毕业生赴新疆且末任教的感人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榜样引领的力量。身边的典型事迹总能激发我们的教育热情,让我们更加坚定地为西部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汗水。正如文中所说,“将青春挥洒在西部大地,将理想根植于祖国热土”,这前赴后继的接力,正是我们西部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共同的使命和担当。
支教帮扶,共促发展
新闻中还提到了浙江大学支教团为西部教育作出的贡献,这让我看到了支教帮扶的广阔前景。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多年来对我们马边教育以多维度协作模式进行大力支援,这些帮扶措施包括长期驻点支教、短期集中支教、课程资源输送、设立特色班级、文化环境融合、教研活动指导、年轻干部培养、硬件设施完善、跨区域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支教活动,不仅为我们马边当地学生带去知识和关爱,也让东部的教育工作者们亲身感受到西部教育的发展和变化。这种跨越地域的教育合作,为西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总结
总之,这篇访谈录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西部、建功西部的决心和信心。我将继续秉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期待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选择西部、扎根西部、建功西部,共同书写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