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一中地理教研组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创新地理学科育人方式,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方面不断探索。为激发学生的地理实践兴趣,近期,该校高2026届地理组成功组织了一次地理实验大赛。
地理实验作为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构成要素,其教学实践已成为推动学科育人模式转型的关键突破口。通过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地理实验架起了地理学理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认知桥梁:在实验操作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具象化体验激发探究兴趣,更能深度解构抽象地理概念的本质内涵,系统把握复杂地理过程的动态机理。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有效培育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科学思维品质,使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进而推动地理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上学期期末,2026届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一起讨论并制作了《地理实验指导书》与实验评分细则,学生利用寒假时间自行组队完成实验。本学期伊始,共收到69个实验作品。这些实验作品中有对自然现象模拟的,比如密度流实验、新月型沙丘模拟实验,风海流实验;也有对自然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的,比如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影响的模拟实验,降水强度、植被覆盖率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还有对城市土地进行分区、绘制风向玫瑰图、风向观测、绘制乐山一中平面图这一类应用性较强的的地理实践。同学们虽然在实验项目的选定、材料的选择、资料的收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没有一个组放弃,他们反思失败的原因再进行调整,直至最终得出预期的结果。部分同学将小组的实验过程在班上进行分享,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跨学科的融合学习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经过老师们的评选,最终评选出了10个特等奖,10个一等奖,23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10班、17班、18班因组织工作出色获得优秀组织奖。本次大赛作为学校"行知地理"课程体系的重要实环节,成功探索了"做中学"的教学范式,以实验重构了地理认知。
乐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