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便学过《丁香结》,只是初读不知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面对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大概没有几人能够彻底解开,但生活总是要继续,就像蒋成瑜老师所言,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喧嚣的世界中保持清醒,才能真正触及核心的问题。遇到解不开的结时,我想自洽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先与自己和解,再在接纳中寻得内心的安宁。
《与自己和解》一书中谈到,人生本就是一场不断遇见与告别的旅程,有些关系无论当初多么炙热浓烈,走到最后也不过是相识一场的缘分;那些曾以为会相伴一生的人,或许在某个岔路口就会分道扬镳;那些拼尽全力想要维系的情谊,有时反而会成为束缚自我的枷锁。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所以要如毛修林老师文中所说:生命的意义不在遥远的未来,而在当下,别总想等一等就好了,一次次的等待只会不断消耗我们的想法和热情。
有心者总在关系中过度投入,为他人的情绪牵绊,为未竟的期待纠结,最终身心俱疲;而无心者少了执念与强求,反倒活得自在洒脱。其实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状态,莫过于“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不必强行改变他人的轨迹,也不必委屈自己迎合他人的期待,允许别人做别人,更允许自己做自己。就像季崇林老师文中提到的,生活不需要那么多复杂的东西,简简单单的,认真对待身边的小事就好。每个人都有专属的人生节奏,或快或慢,我们无法评判快慢的对错,但我想快有快的好处,慢有慢的道理,教育更是如此,正如《慢小孩》中说的: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让所有孩子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标准,而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在自己的时区里发光。
如邓文沛老师所悟:成长从来不是变成另一个人,而是更完整地成为自己;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会接受的过程,我们要接受世事无常,明白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接受分道扬镳,承认并非所有关系都能走到终点;接受孤独挫败,知晓人生本就有高低起伏;接受事与愿违,懂得不是所有努力都能换来想要的结果。真正的和解,从来不是对抗或纠缠,而是坦然接纳能接受的现实,果断放下该放下的执念,这不是妥协,而是放过自己的智慧——纠缠于无法改变的人和事,只会让自己在内耗中逐渐枯萎,唯有及时止损,才能为心灵腾出呼吸的空间。
“勿在他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强求他人”,这句话道尽了人际关系的相处之道。每个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本就不同,强求只会两败俱伤,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专注于独善其身,修炼内心的平和与强大;在他人的世界里,我们秉持顺其自然的心态,不越界、不纠缠。在这个物资丰富的时代,更需要丰富的是我们的内心,而读书就是一种极具性价比的方法,如蔡萌媛老师一样,寻得一本好书,它会在你心中种下渴望继续探索的种子;又如罗雪老师从书中汲取力量,向下扎根,实现关键跃迁。
人生下半场,愿我们都能挣脱执念的束缚,在接纳中寻得从容,在放下中收获自由,在自己的节奏里安然前行,活成最舒展的模样,像张誉馨老师一样,不必羡慕他人的幸福,在细微的生活中去发现幸福,其实我们早已置身幸福之中。
沐川县实验初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