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红,女,32岁,乐山市实验小学体育教师。从教8年,在班主任工作、德育实践、教学创新、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先后获得乐山市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乐山市微课大赛一等奖、乐山市思政案例评选一等奖、四川省作业设计大赛二等奖。(图一)
自2017年起,周秀红先先后担任2017级10班、2015级8班、2021级3班的副班主任,她的“守护”从不是口号,而是落在每一个具体的细节里。
清晨的教室里,她会帮孩子把歪掉的红领巾重新系好;学校集队时,她总走在队伍最后,轻轻提醒调皮的孩子“跟紧队伍,别掉队”;班级大扫除,她不只是指挥,而是蹲下来和学生一起擦净课桌缝隙里的灰尘。面对性格内向、不敢参与集体运动的孩子,她不催促、不强迫,而是设计“单人运球小游戏”,笑着说:“咱们先和小球做朋友”;发现学生喜欢手工,就组织学生“自制毽球”,在兴趣中找到自信。大到为班级“量身定制”节目内容,小到为学生“私人订制”期末评语,这份细腻,都成了照亮孩子心灵的光。(图二)
在周秀红老师眼里,德育工作从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藏在体育与美育的融合里,让孩子在体验中自然成长。
她带学生开展“英雄小小少年之重走长征路”跨学科活动:用跳绳摆出“战壕”,用呼啦圈当作“碉堡”,让孩子分组协作“突破关卡”,在奔跑与配合中悄悄读懂“坚持”与“团结”的意义;教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时,她不只是讲规则,还会穿插“抢花炮的民俗故事”,让孩子在追逐彩球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悄悄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创新的德育方式,收获了满满的认可:2024年9月,她设计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程思政案例获乐山市一等奖;2025年1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案例再次斩获同一奖项;她本人也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德育工作者”。(图三)
让孩子身上有汗水、脸上有笑容、眼里有光芒,是周秀红老师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为了打破传统体育课堂的枯燥感,她把创新融入每一堂课,让运动技巧在趣味中落地。
2023年2月,在乐山市体育与健康教学研讨会上,她执教《弯道跑》一课:没有拿着教案念“身体内倾、步幅调整”,而是把小铃铛挂在外侧手臂,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技术要领;她录制的微课《立定跳远》,不仅获乐山市一等奖,还成了其他老师借鉴的范本。
在作业设计上,她同样花足心思:2024年设计的四年级《排球》上下册作业,摒弃“重复练习”模式,鼓励学生和家长玩"家庭排球赛""星球大战""社区排球"等,让作业变成亲子互动的快乐时光。这份用心,让她的作业设计两次获四川省二等奖。(图四)
“要给学生一束光,自己得先成为更亮的光源。”8年来,周秀红老师从不停下成长的脚步,在专业领域不断突破,让自己的“光”更有力量。
她曾3次代表乐山市教育局参加市直机关工间操比赛,每次都助力团队拿下“第一名”、2022年创编的校园课间操《中国好少年》,因充满活力、贴合学生特点,深受师生喜爱,她也获评“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创编奖”。2025年6月在乐山市第一届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她展现了全能实力:从队列队形的精准口令,到武术操的标准动作,再到个人项目的稳定发挥,每一项都反复打磨,最终包揽团体总分、队列队形、武术操、个人项目4个“一等奖”,还获“道德风尚奖”。
她的“光”还照进更多领域:2023-2024年,她两次在乐山市青少年航模大赛中被评为“优秀裁判员”;2022年11月、2023年5月,分别在乐山市中小学生羽毛球、乒乓球比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同事参加四川省“课堂教学大比武”,助力《花样跳绳》一课获省级二等奖。科研路上,她同样认真,论文在《教育学文摘》发表并获国家级一等奖;2023年至今,积极参与市级课题研究,用理论赋能教学。2023年春节,她还为国际结对学校菲律宾侨中学院录制体育文化交流视频,用简单的动作、亲切的讲解,让体育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通用语言”。
接过前人递来的光,把它磨得更亮。8年时光,从“被照亮”到“成为光”,周秀红老师用热爱与坚守,把体育教育的光,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愿做长明的光,陪孩子一路向前。致敬周秀红老师,也致敬每一位在教育路上“以光引光”的师者——你们的每一份付出,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力量!
乐山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