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者,不仅是星光引路人,见证学生的成长和蜕变,也是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伙伴,在陪伴和付出中不断充实自己。有爱心才能做教育,有反思才会有超越,有成长才能有未来。夹江外校继续开设教师论坛,邀请老师们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本期的分享老师是景雪、胡玟汐。
景雪——入境 入理 入心 入情
今天教师论坛我分享的的主题是我从教三年以来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的一些的理解,我认为当下的思政课堂教学一定做到以下的几个部分。
入境——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无情境不成课已经成为深入老师们骨髓的基本观念。现在的思政课偏向于议题式教学,即设计一个总问题,再加分议题的形式,在材料上尽可能的一例到底,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使学生理解知识。政治考什么?有什么绕不开的热点,就会考什么。所以平时还是要多积累、多看、多思考,充分利用情境素材作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抓手,充分考虑所选情境素材与学生学情的匹配度和教材知识的贴合度,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符合中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入理——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但教师若不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德育恐怕会成为镜中月、水中花。目前从乐山的思政考试趋势来看,慢慢地不会再出现简答题,而是以材料探究的形式出现,这就要看学生理解知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我们不能再传授死记硬背的东西,取而代之的是力图通过严谨的案例分析、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完整的知识构建去实现政治学科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
入心——义务教育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规定,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式教学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尤其是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们都在力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去亲历、体验、感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学生未来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入情——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副科老师与学生的接触程度通常不及主科,这就有一个对比,很明显与学生接触得越多,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越高。这就像之前张立琴老师提到的走动管理效应,就是老师平时上课前、下课后或吃饭时多去看看学生,哪怕与学习无关,问问他在干嘛,调侃两句,开个玩笑,都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育根植于生活,而不是局限于40分钟。
胡玟汐——有尺度 有温度
有一天吃完饭,我和副班陈老师走在路上,陈老师突然开口夸我是个面对孩子很有耐心,会认真听孩子说话的人。我很惊讶,甚至有点不好意思。有耐心?这是我吗?其实我脾气算不得太好,在没有正式成为一名老师之前,我是很害怕面对小孩子的哭吼疯闹的,也完全没有信心搞定几十个孩子。
其实细想一下,很多时候我确实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有耐心、够细心,真心地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状态。其实这就是我认为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的第一点:真心。要学会“真心地表扬和批评”。当我把孩子领进办公室与他面对面交流时,他是能感觉到我在真诚地给予他帮助和建议。“真心地批评”往往比“随意批评”有效得多,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为他着想,在学习方面也就比较配合。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要认真倾听,真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当学生和我分享最近的趣事时,我会停下来一个个认真倾听,并且表达我的看法,孩子们能感觉到我跟他们说得最多的“尊重”,自然而然也会在他人说话时尊重他人,学会真心对待他人。
上学期我有时候忍不住在班上发脾气,有一次我看着受批评的同学在我面前垂头丧气的样子,我突然停下来反思自己。我身为一个大人,经常拿大人的思维和习惯去要求他们,其实他们也不过是刚入学的小朋友,很多高深的大道理根本就听不懂也无法很好地约束自己。这就需要我们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浅显易懂地帮助他们分析事情的对错。对犯错的学生我采用的方法是:好好说话,不大喊大叫,不一味地批评;当学生不知道具体问题到底在哪儿时,不要让他猜,直接了当地告诉他: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一般到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以后的改进措施;制定惩罚措施后询问学生能否接受,或让学生自己制定惩罚措施。到这里,学生反而会给自己制定比较重的惩罚措施,再告诉学生,老师认为你的反省态度比较好,给你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所以请你完成适量的惩罚。让学生不仅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还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包容体贴。
从始至终,我都认为教育是希望的点燃与温柔的坚持,做一个好老师很难,做一个有尺度、有温度的好老师更难。我在摸索中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着,也希望所有老师都能被真诚以待,以真心换真心,得到无数的尊敬与拥抱。
夹江外校